特稿:部分西方国家“自欺欺人”拖累全球抗疫努力
新华社伦敦10月14日电特稿:部分西方国家“自欺欺人”拖累全球抗疫努力 新华社记者郭爽 随着变异新冠毒株奥密克戎不断进化出新的自欺欺人亚型毒株,过早取消严格防疫措施的特稿拖累部分西方国家疫情一再反复。近期,部分一些欧美国家新增感染和死亡病例数再次反弹,西方可能陷入新一轮病例激增潮,全球同时面临秋冬季流感大范围传播的抗疫叠加风险。 假装病毒不存在的努力“自欺欺人”和消极抗疫的做法已经对一些欧美国家造成多重负面影响。疫情持续蔓延使公众承受健康风险,自欺欺人给医疗系统和社会经济带来极大压力,特稿拖累为病毒变异提供“温床”。部分专家警告,西方新冠大流行仍未结束,全球对防疫的抗疫松懈态度将拖累全球抗疫努力。 多重健康风险 三所欧洲卫生管理部门负责人12日发表联合声明说,努力欧洲地区一些疫情相关指标再次上涨,自欺欺人表明欧洲新一轮疫情已经开始。世界卫生组织12日发布的新冠疫情周报显示,10月3日至9日的一周内,欧洲地区新增确诊病例近167万例,约占当周全球新增确诊病例的58%。 专家认为,由于许多轻症患者不再做检测,一些国家实际感染人数可能远高于官方统计,疫情蔓延使公众感染风险加剧。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克尔克霍夫近期指出,新冠病毒目前在全世界仍在高位传播。“事实上,我们知道(各国)向世卫组织报告的(新冠)病例数是被低估了的。我们认为,实际病例数远比报告的要多。” 英国知名免疫学家丹尼·奥尔特曼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在公共场所取消戴口罩、通风等防疫措施,疫苗接种中心部署不到位等都可能助推新冠病毒的感染增加。“我们所有指标都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住院病例在一周一周地攀升”。 随着感染基数扩大,欧美国家越来越多的人受到被称作“长新冠”的新冠后遗症困扰。世卫组织估计,约10%到20%新冠感染者可能受到中长期新冠后遗症困扰,包括疲倦、呼吸困难和认知功能障碍等。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近期发表的一项调查显示,疫情早期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约有12.7%痊愈后出现长期后遗症。英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英国感染新冠后出现长期后遗症的人数已超过230万,约占英国总人口的3.5%。 专家警告,秋冬季还可能面临流感大范围传播叠加新冠感染激增的双重风险,这增加了对公众健康的威胁。英国《国际流行病学杂志》刊登的一项新冠大流行早期研究结果显示,与仅感染新冠的人相比,同时感染流感和新冠的人病亡率更高。 社会危害长远 消极抗疫不仅使一些欧美国家的医疗系统承受巨大压力,同时带来社会医疗负担增加、劳动力减少、经济衰退等诸多的“社会后遗症”。奥尔特曼说,目前英国医疗系统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我担心,医疗系统会无法应对冬季新冠住院病例或新冠叠加流感带来的额外病例,可能面临崩溃的情况……在真正的坏事袭击我们之前就已经不堪重负”。 欧美国家数以千万计的“长新冠”症状携带者对社会医疗保险系统和经济造成严峻考验。英国莱斯特大学呼吸医学专家克里斯托弗·布莱特林对新华社记者说:“如果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长新冠’可能将成为一种高度流行的新型长期疾病。”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约1600万处于工作年龄的美国人表示自己有新冠后遗症,其中200万至400万人无法工作。布鲁金斯学会的分析显示,劳动力短缺部分归因于疫情,其对美国经济造成的直接、间接影响不容小觑。 威胁远未结束 有观点认为,新冠疫情如何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应对不断涌现的新变异毒株。然而新冠病毒的进化规律尚不明确,急于放松防控将加速病毒传播,为其变异提供“温床”,有可能孕育更危险的变异毒株。 英国利兹大学医学院病毒学家斯蒂芬·格里芬说,变异毒株导致的再感染率在显著增加,凸显了变异毒株的逃逸能力,它们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感染浪潮的速度之快令人担忧。 针对近期感染病例增加的趋势,许多机构和专家再次警告不要放松警惕。由世卫组织主导的“获得抗击新冠肺炎工具加速器”国际合作倡议的一个工作组近期发布报告指出,新冠在全球的威胁远未结束,特别是对低收入国家的高危人群而言。许多国家还远未达到新冠疫苗接种、病毒检测以及获得治疗和个人防护设备方面的全球目标。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近日警告说:“断然认为我们已经完全渡过难关会显得过于傲慢。”根据美国2021年的经验,卫生专家预计美国新冠疫情可能再次出现新一轮大范围传播。 英国华威大学病毒学家劳伦斯·杨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指出,疫情蔓延应为人们“敲响警钟”。他说,“某些人希望我们相信世界已进入后疫情时代,但现实并非如此。”(完)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尚德机构2022Q3盈利1.68亿元:聚焦教学教研,坚持降本增效
- 布局网约车,“不造车”承诺将过期,“华为牌汽车”要来了?
- 北京对进返京政策做出重大调整,这些人员不再限制进返京
- 蚊子腿上的生意经:风油精在非洲成硬通货,有人靠灭蚊年入超10亿
- 三六零净亏20亿、360数科净赚30亿,互联网的尽头是借贷?
- 知情人士:“SOHO(中国)首席财务官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警方调查”的消息绝非空穴来风
- 接管两年后,银保监会同意新华信托依法进入破产程序
- 火烧不化的钟薛高一周6上热搜,创始人称产品被伪科学断章取义
- 工银理财董事长王海璐:银行理财要处理好三方面关系
- 全炫宇背后的复读班:一年学费最低2.5万,跨省考生约两成
- 衰退vs美联储的拉锯战中 美债波动性升至两年来最高
- 精神分裂症患者逛超市不戴口罩打伤劝阻者,被判赔32万元
- 深交所总经理沙雁:用制度、监管、服务的高质量推动上市公司发展的高质量
- 7月6日复盘:A股迎来阶段性调整 主力资金重点出击7股
- 美银证券:维持港交所买入评级 目标价430港元
- 百瑞赢:市场弱势尽显 个股杀跌惨烈
- 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全产业链整体效益……14部门联手规范这一千亿市场
- 钟薛高频繁上热搜,人民热评:消费认知中,雪糕应归于大众消费品,而非高档消费品
- 陈春花:网络相关文章非本人所写,华为仅为学术研究案例之一
- 为了缓解你的雪糕“配方焦虑症”,我们扒了8款热销产品的配料表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