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长陈雨露:货币政策靠前发力稳经济
经济日报 今年以来,央行雨露我国继续实施稳健的副行发力货币政策,提前布局、长陈靠前发力,货币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靠前 当前,稳经面对新的央行雨露挑战,需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副行发力下一步,长陈如何更好发挥货币政策的货币作用,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如何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措施,积极主动谋划增量政策工具,靠前全力以赴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稳经从外部看,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加快,央行雨露对我国经济金融有何影响?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 记者: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货币政策将如何助力稳增长? 陈雨露:为应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提前布局、靠前发力,加大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一是前瞻性降准,从总量上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对实体经济足够的支持力度。去年底,人民银行提前发力,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近期又进一步降准0.25个百分点,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 二是继续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今年以来,在美联储持续加息的背景下,我国1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5年期以上LPR反而分别下行0.1个和0.05个百分点,以此引导贷款利率下行,激发了市场主体融资需求。此外,我们还及时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 三是在特殊时期,积极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重点支持制造业、受疫情影响的服务业和小微企业减负纾困。日前,我们已经将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转换为支持小微企业的市场化政策工具。近期,我们又推出了三大专项再贷款,包括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400亿元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增加1000亿元再贷款额度专门支持煤炭开发使用和增强储能,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四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近期,我们顺应市场需求,通过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增加外汇供给,加强汇率预期管理等措施,有效防止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人民银行依法上缴超1万亿元的结存利润,直接增强了财政可用财力,有力保障财政支出强度。央行上缴利润经财政支出后,将下沉基层、直达市场主体,预计拉动2022年全年广义货币(M_2)增速约0.5个百分点。 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按照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住市场预期、稳住市场主体、稳住价格、稳住就业,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一是尽快推出1000亿元再贷款支持物流仓储等企业融资,加大对货运经营者的帮扶,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 二是加大对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的支持力度,支持提升银行资本水平,增强银行信贷投放能力。 三是推动金融机构继续减少收费、惠企利民,更好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用市场化法治化办法促进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 记者:受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困难增多、压力加大。为稳住市场主体,针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哪些纾困帮扶政策?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如何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 陈雨露:受当前宏观经济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经营困难增加。人民银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各项金融政策,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把支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作为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研究谋划持续推出新的金融支持措施。 近期,人民银行、外汇局出台23条金融助企纾困一揽子措施,这些都是顺应市场主体的普遍关切、有针对性制定的政策。总体上看,随着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政策成效正在逐步显现。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坚决落实好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督促金融机构用好用足各项金融政策,主动靠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是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措施,积极主动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全力以赴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比如,对餐饮、文旅等困难行业企业,加快动产抵质押和信用贷款产品开发。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群体,灵活采取合理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延迟还本等方式予以支持。对公路物流运输及仓储等企业,加快落实1000亿元再贷款政策,合理支持车贷展期或续贷。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科技企业,加快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落地实施。与此同时,要继续推动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努力提升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和便利度。 记者:今年以来,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加快,对新兴市场的溢出效应受到普遍关注。您如何看待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影响? 陈雨露:今年以来,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加快,不可避免地对其他经济体尤其是新兴市场产生溢出效应。中国经济基本面稳实坚韧,有能力应对这种溢出影响。一是经济稳步复苏。2021年中国GDP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4.8%,增速较去年四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实现了平稳开局。二是消费价格温和上涨。2021年中国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今年3月为1.5%,通胀压力总体可控。三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内需的拉动作用提升,一季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6.3%,高于2021年的79.1%。创新驱动成效显著,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个百分点。 中国金融市场对国际投资者依然有非常强的长期吸引力。一方面,相比于发达经济体,中国资产实际回报率仍较高,这是由中国潜在经济增速和自然利率决定的,较高的投资回报仍是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吸引力;另一方面,中国金融市场是多元化资产配置的重要标的。疫情暴发后,得益于良好的疫情防控,中国经济较早实现复工复产,国内经济和政策周期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并不相同,人民银行坚持实施正常货币政策,为投资者分散资产配置提供了重要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取得了长足进展,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持续扩大,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创造了更好的环境,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认可度也在持续提升,这些因素都将支撑中国金融市场长期保持韧性。近期,全球国债市场波动加大,而中国国债市场运行非常平稳,这既是货币政策主动而为、前瞻操作的结果,也再次体现了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金融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的信心。
- 最近发表
-
- 7万元可考研“包过”?“技术总监”等人被判刑
- 九安医疗前三季度净利润预增超31818.29%
- “轻户外”如何占领年轻人的假期?
- 六大行公开信贷规模:9个月新增约9.5万亿,流向哪些领域?
- 爱波瑞集团董事长王洪艳:左手用精益降低浪费,右手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全价值链水准,是企业绕不过去的路径
- 建厂受阻,特斯拉将德国4680电池产线搬回美国,意在补贴
- 二十大时光·聆听报告 | 澳优董事长颜卫彬:将继续以产业强国、实业报国之志,以工匠之心谋百年大计
- 出海进入深水区,终结了9成药企的梦:272家药企平均海外市场收入8.37亿元,规模以上(10亿)收入药企共53家
- 金融16条出炉!金融支持房地产再加码 市场解读七大看点
- 二价宫颈癌疫苗收入增加,万泰生物第三季度净利大增168%
- 随机阅读
-
- 心系兄弟刘强东
- 英国新任财政大臣表态:将不得不提高一部分税收
- 三次赴港上市失败!网红餐厅“绿茶”未来在哪?
- 创投业新三板+港股第一例?证监会批复,天图投资赴港上市再进一步
- 美国抵押贷款利率连续第二周大幅回落 触及两个月低点
- 中信银行副行长芦苇辞任,转任中信信托党委书记
- 港澳人士:期待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 彭博模型显示美国经济一年内衰退概率达到100%
- 中银期货视频:股指下挫商品集体回落 原油有色领跌油脂走弱
- 世界粮食日来了!我们如何端稳14亿人饭碗?
- 2025年底邮政快递网点禁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 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加速推进
- 大逆转!英国新财政大臣取消激进减税计划,能否终结财政乱局
- iPhone14要涨价,多家果链企业中期业绩报忧,京东方存货高达330亿
- 走势异常?交易员怀疑:日本财务省上周已经悄悄干预外汇
- 说你没葱高,可能真不是笑话你
- 比亚迪、长城登陆巴黎车展:中国车企集体发力欧洲市场
- 超级光伏电站、战略蓄水池,卡塔尔世界杯上有这些中国制造
-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第四支长期宇航员团队将返回地球
- 黄金主业持续向好 山东黄金预计前三季度业绩扭亏为盈
- 【育儿问答】4个月孩子背部直不起来是肌张力低吗?
- 搜索
-
- 友情链接
-
- 三战IPO,昔日淘宝国货美妆第一名如何挽回失去的十年?
- 成都2022年二手房成交创纪录:成交套数同比增加200%,正式迈入存量房时代
- 北京:发热门诊和诊室总数达1263家 接诊量逐渐回落
- 高乐股份2.9亿易主后开启新能源转型 朱俭勇兄弟拟投20亿布局纳米固态电池
- 大麦植发再次递表港交所:去年前7月净利下降57.72% 一年内子公司遭到7次行政处罚
- 机构:2022年日本手游玩家支出回落至147亿美元,接近2019年水平
- 绿地控股拟6.24亿转让绿地酒管52%股权 聚焦轻资产转型回笼资金超百亿
- Stellantis成立汽车软件部门,力争2030年每年增收200亿欧元
- 世茂集团:2022年12月的合约销售额约为人民币70.3亿元
- ChatGPT爆火之后 开发者OpenAI估值飙至3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