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第一次公演为何缺乏记忆点?
观众原本对这一季《乘风破浪》期待值不低,乘风但上周末第一次公演舞台结束后,破浪“一公 难看”就登上微博热搜头条,第次点不少观众顺道怀念起《乘风破浪的公演姐姐》(下文简称《浪姐1》)的一公舞台,“浪1 yyds”一并登上热搜。为何 问题出在哪?公演 先说《乘风破浪》模式与赛制上值得商榷的地方。把第一季、为何第二季得票数最多的缺乏宁静、那英请来,记忆让她俩组团battle,乘风固然可以增加观众的熟悉感,帮观众更快进入节目的情境;但带来的弊端也显而易见:两个大姐,抢了太多的话题、太多的焦点、太多的镜头,反倒让这一季的姐姐群像的镜头比以前少得多,观众也缺少挖掘其他姐姐身上不为人知的魅力的契机。 熟悉感的另一层面就是疲劳感。宁静从《浪姐1》走红后,综艺节目没少上吧,不知道其他观众什么感觉,像笔者这种啥综艺都看一点的就觉得她在《乘风破浪》中无论说什么、做什么,完全在预料之内。宁静、那英的组团战预计会贯穿整季节目,只希望从下一期开始,节目的剪辑组多给其他姐姐镜头吧。 这一季有六场公演,有四种舞台,分别是唱跳(挑战唱跳合一的女子齐舞),唱乐(挑战与乐队合作的小型音乐现场)、唱演(挑战用音乐表演讲述故事的魅力)、唱秀(挑战更先锋的音乐表达)。不像《浪姐1》《浪姐2》局限于唱跳,模式上是一个突破和进步。 只是效果如何,就取决于执行。必须要让形式服务于内容,而非为形式而形式。这就对选歌的要求很高,歌曲的内容与形式要相互契合,而不是为演而演、为秀而秀,否则到时候舞台有四种,效果还不如以前单一的唱跳。 另一方面,既然舞台已经分为四种,为什么一对一battle的时候,不让同一种舞台的相互竞技?唱乐的,就比vocal,唱跳的,就比舞齐不齐。但《乘风破浪》一公还是“随机”的形式,也就出现了唱乐与唱演battle的局面,观众投票时会比较焦灼,不知道主要衡量标准是哪个。 具体再来看一公的表演层面,从选歌到姐姐们的表现,全方位低于预期。 节目组的选歌非常关键,很考验音乐总监的能力。既要契合主题、张扬女性色彩,本身也要好听,或者能够让人眼前一亮,最可怕的是不好听,也没记忆点。 《乘风破浪》一公的选歌,8首歌曲里有5首男性演唱的,虽然演唱者性别与歌曲表达无直接联系,但女性的歌曲大概率还是有更鲜明的女性表达吧?并且,我相信很多观众是第一次听公演里的某些歌曲,里头还有顶流歌曲(粉丝专供),除了喊口号外(顶流喊口号,跟女性喊口号“异曲同工”),听不出什么音乐性来。因此,微博上有这样一条评论“原来《乘风破浪》才是真正的打歌综艺”,嘲讽得很到位。 除了好听与否外,歌曲的价值表达也是节目侧重的部分。《浪姐1》《浪姐2》更多是凸显女性独立、飒爽、自爱、勇敢、霸气的这些面向,这当然是对的;但这绝非意味着性感、温婉、甜美、妖娆等面向就“低人一等”。我们既要反驳以所谓“女人味”束缚女性,同时要警惕把所谓“女人味”等同于迎合男性凝视,让女性不敢甜美、不敢温婉、不敢性感……可女性的甜美、温婉、性感也可以是女性的自我欣赏、自我悦纳啊。 节目进行到第三季,我们愈发觉得节目、或者节目里的姐姐,有点刻意“去性别化”了。刻意的口号、刻意的人设、刻意的凹姿态,反而失去了女性的多种可能。王心凌意外火了,既是苦涩生活需要甜味,也是因为节目中好几个姐姐争抢着“中性化”,一个甘于甜美、享受甜美状态的王心凌也就显得珍贵了。 有个别姐姐说“我不是女人”,这是她自个的选择,30个姐姐里本来就各式各样都有;但节目在选歌上,可千万别掉入类似的陷阱,一个劲要中性化、要去甜美、要喊口号。一公的选歌就是这一逻辑的结果——好歌的比例太低了。你哪怕是选王心凌的甜歌,也比那些男性口号歌强得多吧。 歌曲本身已经够平淡了,但无论是编曲、舞蹈设计、舞台设计,也与《浪姐1》有差距。先锋性似乎被磨平了,唱演舞台成煽情表演;唱乐舞台个别姐姐拿乐器像摆pose;唱跳舞台——算了,真有唱跳这东西吗。最后只剩唱秀舞台了,借助一些高难度装置,多少还是有点highlight。 姐姐们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浪姐1》时,因为没有模板、没有参照,节目组抓很紧,姐姐们一个个也特别拼,反而激发了大家的潜力,不会唱跳的人到最后都有明显的进步;每一次表演时,在组合搭配上也努力地扬长避短。 《乘风破浪》,明显可以看出节目组的“佛系”,姐姐们更“佛系”。“三十而悦”,姐姐是该自我悦纳,但自我悦纳不等于“躺平”,不是我安然接受我的“不会”“不擅长”,不是我虽然会好好练习、但没必要非得去“挑战自己”,不是我要一直待在舒适区里…… 我相信姐姐们私下不是这样的个性,她们的状态保持可太好了(比一众男星好太多了),一定没少下功夫;更多是节目的氛围下,让她们觉得“安逸”了才是“自我悦纳”。 所以,节目中有两个唱跳舞台,没有任何有难度的舞蹈动作。郑秀妍出自韩国女团,唱跳能力杰出,结果请了人家来也就是跳几个初学者的动作。《要你管》比较“难”的,是借助灯管做了几个动作。难度倒不在于动作本身,而在于“齐”。没道具时就没法做到整齐,借助灯管更是自曝其短。 确定这是主打“齐舞”的唱跳舞台吗? 《乘风破浪》有那么唱功了得的姐姐,但节目几乎没有体现出她们的vocal实力——为了照顾其他基础差的姐姐,她们要么唱不适合自己的段落,要么降key处理。结果就是,柔情的歌曲显得煽情,有爆发力的歌曲变得平淡。 《浪姐1》是大家相互带动,强的带动弱的,一起进步;《乘风破浪》,姐姐们都有意识地要凸显姐妹情谊——姐妹情最重要嘛、开心最重要嘛,强的让弱的,大家一起“退步”。一公结束,自然没什么可以留下来的舞台。也不要怪赵樱子天天挂热搜了,不然还有啥戏剧冲突和话题点呢? 可能会有人说,《披荆斩棘的哥哥》大家不也佛系嘛,怎么不怪哥哥们“躺平”。哥哥们是真佛系(一公无淘汰),可至少在节目编排上让他们发挥所长了,哥哥们大抵都能保留鲜明的独特性(林志炫会唱,赵文卓能“武”,大湾区哥哥情怀管够),或者有魅力释放空间(火了李承铉、张淇)。《乘风破浪》一公舞台上,没有一枝独秀,只有“泯然众人”。 前面的批评说得是有些重,但也是因为爱之深。跟市面上的绝大多数综艺相比,《乘风破浪》是可看性最高的那一类综艺。节目进行到第三季,有时也难免陷入套路,或者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观众的批评也是建立在希望节目更好的基础上。 本文发表时,《乘风破浪》已经准备录制四公了。现在节目组会及时收到网友对一公的反馈,能改进还是抓紧改进吧(就像王心凌火了之后,正片里就多了不少她的镜头)。我相信大多数观众还是希望“浪姐”可以一直做下去,而不是第三季成了收官季。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华润三九:感冒药订单情况不错,核心品种将保持小幅提价策略
- 外资投行建议“超配”中国资产 多只海外ETF强势“吸金”
-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梁嘉琨:煤炭是艰苦的行业 我特别骄傲我是一位“老煤炭人”
- 北约秘书长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人选 引发争议和嘲讽
- 人民日报:以至精至诚守护人民健康
- 东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孔东梅:乡村振兴是中国最大的公益,需要更多青年人返乡创业
- 三战IPO,昔日淘宝国货美妆第一名如何挽回失去的十年?
- 国产首台精密掩膜版 FMM 工艺设备现已出货
- 美光科技将投资150亿美元,在美国爱达荷州新建内存制造厂
- 孚诺医药凭借“一支药膏”闯关创业板IPO
- 美众议院议长选举第十二轮仍未果,400多名众议员无法就职!美国民众:这是在浪费时间,对选民不尊重
- 1号线福寿岭站预计年内完成改造
- 光大期货【橡胶】:国内临近停割,需求预期向好
- 如何扩内需稳市场?听住建部部长如何说
- 郭树清重磅发声,涉及房地产、平台企业、物价等诸多重点
- 2023中国企业信用发展论坛暨第十四届诚信公益盛典成功召开
- 国家卫健委:立足于防、立足于早、立足于快 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 张勇在央视发声:国家提倡平台经济在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这是阿里职责所在
- 为锤子“炮轰”阿里的郑刚,5年后“炮轰”了罗永浩!
- 住建部部长倪虹:对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很有信心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