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福麻辣烫赴港上市隐忧:靠加盟崛起 难掩食品安全隐患
雷达财经出品 文|孟帅 编|深海 门店开遍全国的杨国隐忧掩食杨国福麻辣烫,距离敲响港交所的福麻赴港大门又近了一步。日前,辣烫杨国福麻辣烫赴港上市的上市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的靠加核准批复。 成立19年的盟崛杨国福麻辣烫,凭借着广开加盟店,起难全隐成为了行业内的品安头部选手。不过,杨国隐忧掩食杨国福麻辣烫急速扩张的福麻赴港同时,也有大量门店关闭。辣烫 雷达财经注意到,上市营收高度依赖加盟模式的靠加杨国福麻辣烫,在食品安全方面也存有隐患。盟崛近年来,起难全隐杨国福麻辣烫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引发消费者的质疑。 与此同时,虽然杨国福麻辣烫目前已成为麻辣烫餐饮行业的龙头老大,但其市场份额并不具备绝对的领先优势,身后张亮麻辣烫、小谷姐姐麻辣拌·麻辣烫等选手都在不断发力,试图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杨国福麻辣烫赴港上市获批 日前,雷达财经通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获悉,杨国福麻辣烫拟在港交所发行H股上市的申请已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核准批复,杨国福麻辣烫日后将有望摘得“麻辣烫第一股”的称号。 据批复公告显示,杨国福麻辣烫获核准发行不超过3.95亿股境外上市外资股,每股面值人民币0.1元,全部为普通股。完成本次发行后,杨国福麻辣烫可到港交所主板上市。 据了解,早前杨国福麻辣烫于今年2月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资料,拟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中信建投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不过,雷达财经注意到,杨国福麻辣烫此前递交的上市申请资料目前状态显示为“失效”。 天眼查显示,杨国福麻辣烫至今还未获得过融资。据媒体报道,杨国福麻辣烫曾于去年开放过一次融资,但杨国福麻辣烫喊出的高达200亿的估值,让投资者望而却步。 说起杨国福麻辣烫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至2000年。彼时,杨国福夫妇在四川与川蜀麻辣烫结缘,但身为东北人的杨国福想让更多不能吃辣的国人也能体验到麻辣烫的美味,于是杨国福通过混合20多种药膳、牛奶及优质牛骨汤,发明出具有营养价值且可以喝汤的麻辣烫。 雷达财经了解到,杨国福麻辣烫的名字源自创始人杨国福。招股书显示,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杨国福直接持有公司38.79%的股权,杨国福的配偶朱冬波同样直接持有公司38.79%的股权,而二人的儿子杨兴宇则直接持有公司19.39%的股权,杨氏家族还订立一致行动人士协议。 此番冲击上市,杨国福麻辣烫的实力如何?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杨国福麻辣烫分别实现11.82亿元、11.14亿元、11.63亿元的营收。同期,杨国福麻辣烫的净利润分别为1.81亿元、1.69亿元、2.02亿元。 前述统计周期内,杨国福麻辣烫的营收规模均在11亿元至12亿元之间,但这期间杨国福麻辣烫新开的加盟店数量分别达到993家、1475家、970家,仅从这一维度来看,急速扩张的加盟店规模似乎并未给杨国福麻辣烫的营收带来明显的加成。 此外,杨国福麻辣烫新开大量门店的同时,还有大量的门店关闭。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杨国福麻辣烫国内包括退店、结业或以其他形式终止合作的加盟餐厅数量分别达到1068家、939家、439家。 同期,杨国福麻辣烫国内众多的加盟门店中,持续运营时间超过或等于三年的门店分别为2087家、2285家、2487家,占比均不到45%。 高度依赖加盟模式,食品安全存隐忧 说起杨国福麻辣烫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至2000年。彼时,杨国福夫妇在四川与川蜀麻辣烫结缘,但身为东北人的杨国福麻辣烫想让更多不能吃辣的国人也能体验到麻辣烫的美味,于是杨国福麻辣烫通过混合20多种药膳、牛奶及优质牛骨汤,发明出具有营养价值且可以喝汤的麻辣烫。 2003年,杨国福麻辣烫的第一家杨记麻辣烫门店在哈尔滨永和街开门迎客,这便是杨国福麻辣烫最早的雏形。4年后,杨国福麻辣烫正式注册“杨国福”品牌,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启招商加盟。 发展至今,杨国福麻辣烫的门店遍布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及海外多个国家。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末,杨国福麻辣烫在中国境内的餐厅一共有5762家,在境外开设的餐厅一共21家。 值得注意的是,杨国福麻辣烫数量众多的门店中,多数为加盟餐厅。杨国福麻辣烫于中国境内开设的5762家餐厅中,有5759家为加盟餐厅,仅有3家系自营餐厅,加盟餐厅的占比近乎100%;而杨国福麻辣烫于境外开设的21家餐厅更是全部为加盟餐厅。 招股书显示,杨国福麻辣烫的大头营收主要依赖加盟餐厅。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杨国福麻辣烫来自加盟餐厅的收入分别为10.36亿元、10.56亿元、10.97亿元,该收入占同期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7.6%、94.8%、94.3%。 其中,依靠向加盟餐厅销售货品,杨国福麻辣烫前述报告期内就分别将9.77亿元、10亿元、10.58亿元的收入揽入囊中,该项收入占同期总收入的比重从82.7%一路上升至90.9%。 与此同时,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杨国福麻辣烫的加盟费及系统维护费分别为5841.6万元、5543.6万元、3873.8万元,仅这一项收入就分别贡献杨国福麻辣烫同期总收入的4.9%、5%、3.3%。 不过,门店越开越多,杨国福麻辣烫的单店收入却在逐年下降。若以杨国福麻辣烫前述周期内餐厅运营11.82亿元、11.14亿元、11.26亿元的收入计算,杨国福麻辣烫单店贡献的收入分别为25.03万元、21.21万元、19.47万元,整体呈不断下滑的趋势。 业内人士指出,餐饮品牌依靠加盟模式,可以用更快的速度开疆扩土,且可以帮公司避免高昂的门店及人力等成本,但由于经营管理的下放,加盟模式也有一定的弊端,公司对于加盟店的管理难度加大,容易在食品安全方面出现问题。 去年7月,某视频博主暗访杨国福麻辣烫门店,曝光了其后厨食材被老鼠咬后继续使用等多个食品安全问题。 一个月后,市场监管总局举办的新闻通气会上,杨国福麻辣烫又被点名。据公告显示,广东、上海、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等11个省、市、自治区的市场监管部门排查了杨国福麻辣烫3323家门店,其中有841家被责令整改,5家被予以警告,立案查处24件。 紧接着同年10月,北京市消协官方公众号发布的推文中,杨国福麻辣烫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门店数量位列榜单前三名,排在华莱士、呷脯呷脯之后。 截至发稿,黑猫投诉平台上与杨国福麻辣烫有关的投诉多达427起,其中近30天内新增的投诉就多达16起。这些投诉中,不乏消费者在杨国福麻辣烫中吃到虫子、苍蝇、毛发等异物以及食物变质之类的问题。 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之所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这是因为部分加盟商为了节约成本,在人员的管理培训和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方面不会全力落实。 杨国福麻辣烫在招股书中也提到,“我们的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加盟餐厅业务的运营。倘我们无法维持和发展与加盟商的关系,或倘我们未能监督和控制加盟餐厅的运营,我们的业务、财务状况、声誉和经营业绩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即便如此,杨国福麻辣烫在扩大加盟店规模的这条路上并没有停下脚步的想法。杨国福麻辣烫在招股书中透露,2022年至2024年其将在国内开设不少于1000家的加盟店餐厅。 麻辣烫赛道竞争激烈 经过多年的发展,杨国福麻辣烫在行业内取得了相对领先的市场地位。若按商品交易总额和餐厅数量计,杨国福麻辣烫2020年在国内的中式快餐市场中排名第一。 然而,国内的中式快餐市场高度分散,2020年国内该市场前五大从业者合共占总市场的份额仅为2.9%,而即便已是行业第一的杨国福麻辣烫市场份额也不过0.7%,与排名第二、第三的品牌并未拉开较大的差距,后两者的市场份额分别为0.7%、0.6%。 事实上,杨国福麻辣烫即便不与其他类型的中式快餐品牌相比,仅麻辣烫餐饮市场就面临张亮麻辣烫、小谷姐姐麻辣拌·麻辣烫等选手向其发起的冲击。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2020年国内麻辣烫市场的商品交易额为1142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1973亿元。纵使麻辣烫市场的规模足够大,但杨国福麻辣烫想要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却并非易事。 数据显示,2008年创立的张亮麻辣烫比杨国福麻辣烫创立的时间晚了几年,但其门店数已经超过杨国福麻辣烫,目前张亮麻辣烫的直营店多达100余家,而其名下的连锁店数量超过5800家。 另外一个更为年轻的麻辣烫品牌——小谷姐姐麻辣拌·麻辣烫,虽然等到2018年才正式成立,但其发展势头却十分迅猛,仅用三年多的时间便完成全国800家门店的布局。 为了更好的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杨国福麻辣烫不得不加快创新的步伐。2021年,杨国福麻辣烫正式进军零售业务,以增强其受疫情负面影响的能力。 当年1月,杨国福麻辣烫推出第一款零售产品系列。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末,杨国福麻辣烫旗下的零售产品已包含16个SKU,其中不乏麻辣烫自热锅、多人份自热大火锅及火锅汤底料等商品。 目前,杨国福麻辣烫的新业务已开始为其贡献收入。招股书显示,去年前三季度杨国福麻辣烫通过零售业务取得的收入为3716.3万元,该项收入贡献同期总收入的3.2%。 有行业人士认为,杨国福麻辣烫日后若能成功在港交所上市,或将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朝着更为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行业内的其他选手为了与头部公司更好的竞争,也会在供应链、食品安全、产品创新等方面加大投入,进一步带动整个麻辣烫行业趋向良性竞争。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文旅部:高风险地区和高风险点位不得开展社会艺术水平现场考级活动
- 易纲谈央行数字货币:对个人敏感信息匿名化处理,第三方不可见
- 今年前三季度江苏GDP增长2.3%,经济运行加快回归常态
- 甘肃省加快推进世行贷款项目建设
- 小米经调整净利润为21亿元 智能电动车业务费用8.29亿
- 刘二海:碳中和,基于全球大市场的新机遇|长潮大浪
- 国家统计局:十月生产指数为49.6%,比上月降1.9个百分点
- 抖音聊天桌面端软件著作权获批
- 建设银行:已完成赎回400亿元次级债券
- 韩国公布梨泰院踩踏事故伤亡补助方案
- 财政部:前9月全国共销售彩票2812.41亿元 同比增27.10亿元
- 瑞信:上调比亚迪电子评级至“中性” 目标价升至19.7港元
- 保险金信托持续迭代更新 风险覆盖与财富传承结合能否实现1+1>2?
- 利好黄金!专家称随着货币供应收缩,2023年美国经济衰退概率高达90%
- 最先进!梦天实验舱将探索空间高效电源新技术
- 赚翻了!IMF:到2026年中东等石油出口国将获1万亿美元意外之财
- 一则小作文引爆?“中字头”股票集体暴涨,千亿大蓝筹双双涨停!更有飙升40%
- 广汽集团:同意广汽菲克因资不抵债向法院申请破产
-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报告2022》
- 逆疫情前行 博纳影业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8.98%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