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警惕手机维修陷阱
前不久,人民日报上海警方侦破一起手机维修诈骗案,警惕作案团伙以线上客服低价揽客、手机线下门店虚假维修的维修方式骗取高额维修费,涉案金额超3000万元。陷阱近段时间,人民日报不少读者来信反映在手机维修过程中曾经被骗,警惕有读者表示,手机“手机坏了不是维修不想修,而是陷阱不敢修”。 记者调查发现,人民日报手机维修对于普通消费者存在较高专业门槛,警惕一些不法分子借此设下种种圈套,手机侵害消费者的维修合法权益。记者以更换手机电池为由,陷阱咨询了线上线下共8家手机维修店,既有官方售后,也有个人经营的手机维修店。其中,官方售后的报价为500多元,而7家个人经营店铺的报价均低于200元。 “更换的电池是原装电池吗?”面对记者提出的疑问,几家店铺客服人员基本都作出了肯定回答。但当记者询问细节时,有些客服却改口称:“是原厂电池,都一样的。”还有的含糊其词,只说电池“是原装品质”,有的则表示“是原装电池,但更换后手机开机时会有弹窗,不过不影响正常使用”。记者向官方售后咨询得知,如果更换的是原装电池,手机并不会出现弹窗界面。 吉林省长春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钟萍说:“这是比较典型的模糊表述,利用消费者和手机维修者之间的信息差,让消费者误认为更换的是原装电池。”她表示,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对手机维修不了解,而且手机维修行业的价格标准不透明,消费者难以掌握维修价格和品质。 据某手机品牌官方售后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手机维修中较常见的陷阱包括以次充好、用模糊说法误导消费者,从而使用价格低的非原装零件冒充原装零件;夸大问题、“小病大修”,收取高额维修费用;将手机中的原装零件偷换成非原装零件等。 此外,维修过程中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也不容忽视。不少消费者选择线上寄修,将手机寄到指定地点维修。由于消费者无法监督手机维修过程,线上寄修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可能。针对这一问题,记者咨询了几家线上手机维修店铺,对方均表示不会泄露个人信息,但仅有一家店铺表示可以全程拍摄维修过程,并把视频发给消费者,而其他店铺则没有具体措施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钟萍表示,有部分手机品牌推出了“维修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维修过程中个人信息安全,“不过还是建议消费者尽量去官方售后,相对而言各方面更安全可靠。维修时应尽量在现场看着,避免个人信息泄露、零件被偷换等问题”。 手机维修陷阱多,消费者应该如何避免个人权益受损?吉林大学法学院教师王皎皎表示:“消费者应当选择有合法资质的维修网点,并且保留购买和维修的票据、凭证,以及更换下来的零件、维修价格清单等。如果维修者有一些口头承诺,应该将其落实为书面形式。” “在维修手机之前,消费者应与维修者签订维修协议,注明手机出现的问题和更换的零件品牌、型号信息,并要求加盖与维修店铺经营许可证上名称一致的公章。”钟萍提醒,如之后双方发生纠纷,可依照维修协议进行维权。 吉林省律师协会副会长修保认为,消费者应保存证据、全程留痕、依规投诉、依法维权。“如果在维修中发现权益受损,可依据相关证据向经营者提出重修、调价等诉求。经营者无正当理由拒绝的,消费者可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线进行投诉,或者寻求当地消费者协会的帮助,也可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反映情况。”修保说。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外资逆势回流!北向资金8月净买入了这些个股
- 美术纳入中高考?教育部辟谣:从未发布过此消息
- 运行图调整 下月部分成渝动车票暂停发售
- 注意了!重庆20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快看看你家有没
- 央行在香港发行250亿元央票,认购倍数达2.2倍
- 网曝广西1名副乡长与有夫之妇“车震” 涉事官员已被停职
- 只交100元 重庆300余万农村用户直播卫星电视免费看
- 重庆一外地私家车坠河4人身亡,救援队:尸体已打捞,均为成年人
- 杭州江南布衣起诉温州森马!两大浙江头部服装品牌对簿公堂
- 轨道交通客运新规今起实施 列车内进食、使用电子设备外放等行为将被禁止
- 重庆市中小学9月1日开学 高校错时、错峰、错层次开学
- 伸向老人的黑手:黑心的“健康讲堂”
- 黑客大佬成推特实习生?试图打败特斯拉的他竟被马斯克“招安”
- 注意!重庆市2023年选调生招录笔试延期举行
- 15岁少年放学途中被围殴致死 嘴唇手指发紫
- “大狗扑娃儿直接打死” 小区发生这种事,你说应该怎么办
- 五大上市险企净利下滑15% 产寿险“冰火两重天”
- 上海:一女子因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 想在重庆开网约车?20日起3种方式可预约培训
- 饿了么真的改了么:无照经营等行为仍大量存在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