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交所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主席陈庆:建立跨市场互联互通 支持中国企业投融资需求
过去数年,新交需求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所董事总更多是经理兼中建立把目光投向中国香港和美国。今年5月,国区国企蔚来选择在新加坡交易所(简称“新交所”)以介绍方式上市,主席为其他中国企业拓宽了海外上市路径。陈庆场互持中 而为了能吸引更多海外公司尤其中国企业到新交所上市,跨市新交所持续创新,联互提供适合不同阶段企业的通支融资方案,比如去年推出的业投SPAC框架,以及缩短上市审核流程至4~6周。融资 此外,新交需求新加坡金管局也出台政策鼓励企业来新交所上市,所董事总企业最高可获得200万新元(约人民币1000万元)的经理兼中建立补贴。 目前在新交所上市的国区国企公司近700家,有近40%来自海外;总市值约7000亿美元,来自大中华区上市公司总市值达1400亿美元,占比20%。在募集资金方面,过去10年新交所上市公司发债募资超过1.4万亿美元。 日前,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新交所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主席陈庆。她称,新交所非常重视中国业务,未来新交所中国业务的战略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建立跨市场的互联互通;二是为跨市场资本流动提供支持,通过产品创新和定制化设计,充分满足中国客户需求;三是支持中国企业投融资需求、国际化和东南亚发展战略。 新交所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主席 陈庆 新交所中国业务三大战略 证券时报记者:能否简单介绍一下,目前新交所上市的中资企业占比及行业分布情况? 陈庆:目前新交所近700家上市公司中,有20%来自大中华区。新加坡资本市场不仅对中国企业熟悉,并且非常欢迎中国企业。目前新交所上市的中国企业以工业制造业占比最多,其次是材料类、食品饮料行业。此外,新交所还是亚洲领先的债券上市地,其中有15%来自于大中华地区。 证券时报记者:新交所未来是否会加大力度,出台一些针对性政策或者措施,吸引中国公司来新交所上市? 陈庆:新交所是非常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我们会根据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去作调整和改进。除了政策以外,我们更倾向于通过国际化的平台搭建、高市场化的运作,和多元化生态环境的打造,来吸引中国公司在新加坡上市。 近年来,东南亚本土的独角兽企业也纷纷在新交所上市,典型的比如说Nanofilm、iFast等。这些新经济企业可以和中国公司实现协同效应。协同不仅仅是在流动性上,也体现在业务和战略发展上。 新加坡金管局也出台了资本市场津贴政策(GEMS)来鼓励企业来新交所上市,企业最高可获得200万新元的补贴。除了IPO之外,第二上市、SPAC、REITs及商业信托也被纳入了补贴范畴。 证券时报记者:近年来,新交所与中国证券市场在互联互通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陈庆:我们相信,全球证券和衍生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关键是生态系统内的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已经与多个区域性和全球交易所建立了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可以推动市场创新,扩大包括但不限于大宗商品、证券和固定收益在内的各类资产的全球分布,促进跨境双边资本流动和新兴公司的融资。 比如,我们目前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将建立双边ETF联接,使中国和新加坡ETF发行方都能利用跨境资本。此外,我们还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一家子公司合作,扩展了我们在中国的数据行情分发网络,来分发新交所的证券数据,加强我们资本市场之间的连接。 我们的子公司波罗的海交易所,通过其市场数据子公司,也与郑州商品交易所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探讨在航运衍生品研发方面的合作。双方将在中国共同研究和开发以波罗的海巴拿马航运指数(BPI)为结算标的的期货合约,这将为中国航运公司提供一个运费风险管理的新工具。 证券时报记者:请介绍一下新交所未来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尤其在大中华区。 陈庆:新交所致力于发挥新加坡在东南亚资本市场的战略地位和市场深度,建立跨市场的互联互通,通过多元化资产平台,一站式支持市场参与者的投融资和风险管理需求。 未来,新交所中国业务的战略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是建立跨市场的互联互通,加快中国证券及大宗商品的国际化发展速度,促进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第二是为跨市场资本流动提供支持,通过产品创新和定制化设计,充分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并协助金融中介机构申请会员、设立机构等,以增强新加坡市场的流动性;第三是支持中国企业的投融资需求,尤其是通过在新交所上市来获得融资、国际化和东南亚发展战略。 资金流入优势突出 流动性向好 证券时报记者:今年截至目前,新交所上市数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能否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陈庆:截至2022年7月,今年已有12家企业在新交所上市,总募资额5.72亿新元(约28.6亿元人民币)。上市业务的优异表现,一方面是因为新交所持续创新,提供适合不同阶段企业的融资方案,去年领先推出SPAC框架,目前已迎来了VERTEX、PEGASUS ASIA和NOVO三家SPAC公司上市;另一方面是新交所二次上市框架以高效著称,审核流程缩短至4~6周,企业额外的持续上市义务极少,受到企业的欢迎。比如最近上市的蔚来汽车和皇胜酒业就是典型案例。 证券时报记者:从股票成交活跃度来看,新交所整体不及香港交易所,新加坡未来是否会采取一些措施提高股市活跃度和融资能力? 陈庆:我们关注到市值在5亿~50亿新元(人民币25亿~250亿元)区间的企业在新加坡拥有很好的流动性。这个区间的企业在新交所受到投资者关注度高。市值50亿新元(约人民币250亿元)左右的企业进入指数的机会比其他市场更高。当企业估值接近80亿新元(约人民币400亿元)时,就可以进入海峡时报指数,获得更多被动基金的关注,从而有效提升整体流动性。 同时,新加坡在资金流入方面的优势日益突出。近年来,全球资金在新加坡汇聚。当前,新加坡在管资产4万亿新元(2.9万亿美元),年增长率15.7%。其中76%的在管资产来自境外。这些新资金有些按监管要求必须有一定比例投入新加坡本地市场,所以他们很关注优质的投资标的。我们希望提供更高效的平台让多元交易者参与。可以预见,新加坡股市的流动性和活跃度将会越来越好。 推出首个专注于中国ESG债券数据平台 证券时报记者:据悉新交所正在开发第一个专注于中国ESG债券的数据平台,能否介绍一下这个平台? 陈庆:中国境内可持续发展债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顺应这一趋势,获取有关债券框架、分配和影响报告的全面信息,比从前任何时候都更重要。新加坡交易所与淡马锡控股的合资企业Marketnode,与中诚信绿金合作推出名为Greennode RMB的中国境内绿色债券数据平台,利用国际债券市场的最优实践报告方法,为境外债券投资者提供中文和英文的信息。 截至2022年8月中旬,Greennode RMB平台所覆盖范围为266只债券和162家发行人。 证券时报记者:截至目前新交所一共发行了多少只国际ESG债券?来自大中华区的债券发行人占比达到多少? 陈庆:至今新交所上市的国际ESG债券近350只,总融资额1950亿新元(约人民币9750亿元),其中近20%的ESG债券发行人来自大中华区。新交所是亚太地区ESG债券的首选上市地,市场份额超过50%,新交所非常欢迎更多的大中华区发行人来上市债券。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小牛电动第三季度营收11.5亿元 同比下滑6%
- 豪掷42亿元!5倍大牛股加码这一赛道!
- 【第二届中国碳公司评选】中国神华:落实“双碳”目标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 鼎龙文化净利骤降87%游戏影视板块巨亏 5.4亿收购中钛科技对赌失败
- 英国监管机构:微软收购动视暴雪有碍市场竞争 不妥协将深入调查
- 开盘:三大指数集体低开沪指跌0.60% 证券板块跌幅居前
- 没有头部主播的618 董宇辉们能挽救直播电商疲态吗?
- 唯品会6.16年中特卖节多品类迎来爆发,健康与品质消费成为趋势
- 机构发布重点城市主流房贷利率:首套利率再下行,18城降至“3字头”,创新低
- 上海石化:将配合调查 相关装置停工不会对市场造成明显影响
- 分析师预测:美国经济衰退迫在眉睫 “软着陆”可能性降低
- 新奥股份拟85.5亿购买新奥舟山90%股权 标的承诺4年扣非达31.18亿
- 上海2021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3057亿元
- 凌宝BOX被投诉续航虚标严重 厂家称开空调对续航有影响
- 上海昨日新增1例本土确诊病例 新增6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 山东外贸企业借力跨境电商平台驶入“出海”快车道
- 买房大变化!山东已全面推行!
- 美银策略师:资金连续第六周净流入美股
- 生猪市场阶段性回暖,大型猪企继续“占山头”
- 一“芯”难求成常态,车企自救抢夺“话语权”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