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九只权益基金被自家公司大甩卖 兴业多策略混合上榜
今天早上,近年金被bo姐在浏览基金社区的只权自时候,看到一些基民在热议基金公司刚刚过“限售期”就大举甩卖之前自购基金的益基业多事。 Bo姐统计了下相关数据,公司一是大甩想看下这事的真实性,二是卖兴想看下对我们基民的影响。 根据Choice数据显示,策略以2021年基金中报为例,混合基金管理人持有份额1000万份以上的上榜基金产品,一共有1166只。近年金被截图如下: 不过,只权自部分基金的益基业多今年中报份额显示“--”,有的公司是查不到数据、有的大甩是份额未变动,情况比较复杂。卖兴 因此我们将显示“--”的部分统一剔除,最后得到892只样品数据。 备注:A、C份额分类统计;样本为全部基金,含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类基金、货币基金。 对这些自购基金,基金公司增减仓情况如何?Bo姐统计了下,主要可以分为这么三类: 截至2022年基金中报,近1年时间区间中,被基金公司减仓卖出的基金一共有86只,占比9.64%。 与此同时,也有被基金管理人继续加仓的基金。被基金公司继续加仓的基金有110只,占比12.33%。 剩下的是基金管理人持有份额未变动的,也就是没减也没加。持有不动的有696只,占比78.03%。 综合以上信息,下面跟大家聊聊bo姐的看法: 细分来看,过了募集前自购或市场极端下跌启动自购的“限售期”后,确实有基金公司对自购基金进行清仓、部分赎回,但是占比并不高,不到10%的样子。 话说从去年6月末到今年6月末,以为例,沪深300指数跌幅明显。事实上,如果在这个区间大手笔减仓,不显得基金公司太追涨杀跌了嘛,明显划不来。 实际上,总体情况比表面减仓的还要小些。 在具体减仓数据中,bo姐发现不少基金公司减仓、赎回的是货币基金、债类基金,以此收回资金或者看情况加仓到主动权益基金中。 这类行为值得点赞! 类似的基金公司也很多,如华夏收益宝货币B,华夏去年中报持33.8亿份额,今年中报持有22.24亿份额,区间减少11.57亿份额。还有广发、汇添富、中欧等基金公司,区间持有货币基金、债基份额大批量减少,由于数量较多,bo姐就不一一举例了。 另外,站在整体情况来看,基金公司在同一区间也有加买自购基金,占比12.33%。以及持仓不动的也非常多,占比78.03%。这两者加起来,合计达90%。 25只自购基金被大举甩卖 接下来,bo姐跟大家分析下被基金公司大举甩卖的权益基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区间表现咋样。 备注:基金公司继续大举加买的“自购基金”,下一篇了跟大家写。 具体来看,近1年中,被基金公司赎回4000万份额以上的权益基金共有9只,bo姐跟大家筛选、制图如下。其中有一些是基民耳熟能祥的基金,比如君得益、南方稳健养老FOF。 被基金公司赎回1000万份额以上4000万份以下的权益基金有16只,bo姐同样筛选、制图如下。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基金公司会逆大盘大跌而赎回这些权益基金? Bo姐总结了下,可以划分为这么几类。 第一,取得较好的收益率,落袋为安。 通常,浮盈后是否要获利了结,以及自有资金如何有效布局等问题也是基金公司重点考虑的因素。 比如中庚基金持有的中庚价值灵动灵活配置混合,丘栋荣的业绩表现也有目共睹。相比于买入时,已经积累了不俗的收益率,中庚选择将部分收益落袋为安。 第二,波动太大,基金公司也Hold不住了。 从行情来看,从去年年中到今年年中,A股波动格外剧烈,甚至连续被锤,不少基民就没熬下来。基金公司亦然,有能扛事的,自然有被波动搞蒙的。 以减仓力度最大的国泰君安君得益三个月持有混合(FOF)A为例,去年中报、年报份额都没变动。 但是,在今年一季度中开始中度减仓,在二季度中大手笔减仓。 同期,对应的基金最大回撤如下图所示。 要知道,这只基金是一只FOF,通过投资基金间接投资。相比于同类基金,FOF的波动也相对小些。 结果这只FOF波动这么狠。。。 Bo姐整理后发现,被基金公司卖出的基金中,业绩表现不达预期、最大回撤较大的基金占比近45%。基金公司出于及时止损的考虑,对基金产品进行了抛售。 事实上,在卖出份额前20名权益基金中,最大回撤30%级别及以上的就有9只。 第三,基金经理换人,而且换的基金经理相对新锐。 以工银优选对冲灵活配置混合A为例,基金成立于2020年12月30日,当时也正是市场火热之时。加上拟任基金经理从业经验丰富,业绩扎实,于是火热自购6000万。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基金经理换人了。 事实上,接棒的基金经理张乐涛也确实太过新锐。管理基金时间极短,至今也仅管理基金179天。 倒不是说张乐涛不能胜任,而是策略不稳固,也缺乏经验,不适合重仓布局。 当然,不能说,基金公司选择在限售期结束后不断减仓就一定和换人有关。但这个确实有点巧合。。。 第四,基金经理相对新锐,或者在市场冷淡期,为了确保基金正常发行成立,基金公司跟进自购,在产品营销上也是一个靓点。 这类案例也挺多的,在被基金公司赎回的基金中,起码占比30%-40%。 最后,跟大家总结下bo姐的观点。 汇总来看,被基金公司“甩卖”的自购基金,占比全部基金仅10%,并非表象上看起来那么悲观。 在被卖的产品中,大部分规模也不大,基金经理和业绩较弱。如果大家手头持有上述被减仓基金,也可以跟进减仓或清仓。 【风险提示】观点会随市场环境动态变化,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紧盯巴菲特减持比亚迪,是一叶障目
- 英国《经济学人》:真正的东京藏身于狭小空间内
- 智翔金泰科创板IPO过会:最大客户是智飞龙科马,占比为99.51%,后者系智飞生物全资子公司
- 马斯克跟苹果杠上了!科技圈“世纪大战”一触即发?
- 比亚迪纯电动巴士获挪威大单
- 券商积极布局做市业务
- 交银施罗德从巅峰到谷底只用两年?“交银三剑客”三季度业绩再折戟!
- 试水中高端市场失败,喜茶首家手造店闭店
- 比亚迪回应称:近期关于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的传言均为不实信息
- 南京真的需要“第二机场”吗?江苏媒体:是必须也是必然选择
- 日媒:索尼将为苹果下一代iPhone供应最新图像传感器
- 吉林信托再受罚,今年以来三张罚单累计金额达350万元
- ST星源及相关责任人面临573万元 罚款
- 中国贸促会与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将合作推进“陆海新通道”
- 快讯:港股餐饮板块涨幅扩大 海伦司涨超19%领涨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指南推动零售业减少食物浪费
- 三部门发文加力振作工业经济 确保2023年实现“开门稳”
- Counterpoint:苹果10月超越三星成为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厂商
- 鹿得医疗血压计销售意外下滑,向30余家机构解释
- 避险魅力或将再度显现!美元明年有望持续强势
- 搜索
-
- 友情链接
-
- 招商基金双“保险”掌舵,招牌固收+产品“瑞”系列多只年内亏损
- 台湾工业总会呼吁台当局采取务实行动重启两岸正常交流
- “8万月薪门”背后:投行贵族薪酬孰多孰少,一场低调的“降薪”早已拉开
- 小米进军印度的得与失:2021年以来现出颓势,还有不少印度高管离职
- 500万飒女子,撑起金融圈半边天!她们掌舵3.79万亿市值,每4位基金经理就有1个“她”
- 香港科技探索公布2月平均每日订单总商品交易额2220万港元
- 7月加仓180亿元!融资客减仓迪王近10亿元,2400亿市值光伏龙头受关注
- QE概念最早提出者:刺激实体经济,中国央行的“窗口指导” 是最有效的货币政策
- 早盘:鲍威尔继续发表国会证词 美股小幅下滑
- 汽车股8月“开门红”,除了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还有啥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