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麦田,守来了世界小麦史上的奇迹!
小麦这一路走来 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守望麦田故事? 跟随《端牢中国饭碗》一起去看看吧! 麦田里的守世上优等生 这是一场特殊的面包品鉴会 参与者不是美食家 而是小麦育种科学家 他们聚在一起 观察、品尝各种面包 只为了挑出一个“最强参赛选手” 小麦大抵可分强筋、麦史中筋、奇迹弱筋三种 面包的守望麦田质地、色泽、守世上口感 由强筋小麦的麦史品种决定 弱筋小麦适合加工糕点 中筋小麦适宜馒头、面条等传统面食 长久以来 中国生产的奇迹大多是中筋小麦 强筋小麦、弱筋小麦大量依赖进口 为了补上这块短板 小麦育种专家扎身试验田 十年如一日地培育优质强筋小麦品种 于是守望麦田才有了这场科学家专属面包品鉴会 一粒麦种从历经遴选 到战胜成百上千的同伴 成长为一株优秀的小麦新品种 耗费的时间往往要超过十年 几个品种,可能就是守世上一个育种人的一生 一个育种人,可能真得在麦田里守望一辈子 才能培育出与国外进口 完全相媲美的麦史优质小麦 麦田里的智能范儿 大美新疆 是4000多年前小麦传入中国的第一站 也是今日中国优质小麦的重要基地 地处新疆奇台县的21000亩小麦 由一个不到30人的团队统一进行 集约化规模化管理 代替了曾经在田间忙碌的200多名农民 启动智能滴灌系统 万亩麦田就能同时得到滋润 每种植一季小麦 可以节省用水超100万吨 节省成本超过5万元 如今,小麦规模化种植 已经成为趋势 而昔日手持镰刀的奇迹麦客 正在悄悄化身为车轮滚滚的收割机 这是山东郯城开展的 一场机收大比武活动 收割机游走在麦田里 换挡、直线、守望麦田拐弯稳定操作 在每一个环节,守世上每一位机手都认真专注 把小麦机收损失率降到最低 今天,麦史我国小麦机收率已达98% 是机械化水平最高的作物 据测算 全国小麦机收损失率 每降低一个百分点 就能挽回25亿斤粮食 够14亿人吃近两天 受灾麦田有救了!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复杂多变 长久以来 小麦生产时常面临极端天气影响 跟自然灾害的斗争从未停止 2021年秋天 小麦播种就遭遇了空前挑战 罕见的持续大范围降雨 波及小麦5个主产省 受影响面积达1.1亿亩 农田被淹 农机、种子、化肥损毁严重 …… 艰难之时 国家迅速调派机关干部、科技小队 分赴各地指导 政策、资金的支持,也火速到位 仅是向种粮农民发放的一次性农资补贴 就达300亿元 真金白银的支持 激励着农民们在技术和农资上的投入 正确的技术引导,让钱都花在了刀刃上 小麦权威专家郭天财,来到河南 扎进了田间地头 河南淇县种粮大户李文周的600亩麦田 就由他作技术指导 拔节、返青、抽穗…… 秋汛以来,郭天财五次来到麦田 一次次精心指导 让原本有些弱的麦苗一点点变壮 直至“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也让李文周由担心变放心 从一筹莫展到喜上眉梢 熬过寒冬的麦田终于迎来了丰收 熟风浮麦,颗粒归仓 如今,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国 现在世界粮食市场高度紧张 中国小麦丰收,也是对世界的贡献 春去秋来,麦子一茬茬交替 交给大地沉甸甸的丰饶 也交给人们一个个 百折不挠、拔节而长的故事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北京市用人单位缓缴三项社保费,最晚可于明年年底缴清
- 经济日报:以更优营商环境稳增长
- 一条旧闻 让京东健康们闪崩400亿
- 君实生物三年投48亿研发拟再募39亿加码 尚未实现盈利市值已达732亿
- 雨枫:价值投资是一个好东西,但是它可能不适用于99%的人
- 中科曙光股价低迷有玄机 上下游挤压下如何建立技术壁垒
- 最高检:严厉打击行业“内鬼”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
- 云涌科技3个IPO募投建设项目均延期 称受疫情影响进度滞后
- 2022上半年净利润翻倍,长安汽车预警:下半年仍面临三大风险
- 国君策略:预期见底,消费重回视野
- 首批职业本科生毕业,“学历是下限,技术是上限”
- 听跨国公司讲述投资中国:“现在一些中企比日企还尊重规则”
- 从人工智能大会看“AI进村入厂”,金融科技持续赋能实体经济
- \
- 重要!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告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美国经济有可能陷入衰退
- 国家能源局:截至10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25亿千瓦
- 数字人民币 全场景试点正全速推进
- 金砖合作为什么行?
- 千亿锂矿龙头天齐锂业二次赴港上市,特斯拉参与认购?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