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31省份今年以来预算调整,9月是重要观察窗口
赵伟告诉第一财经,盘点随着收支平衡压力加速显现,省份后续类似的今年“开源节流”、加码“三保”等收支结构调整应该会增多。预算月重 积极财政政策加码势必关系财政收支变动,调整而这需要经过预算调整这一法定程序。观察今年以来,窗口在疫情等冲击下,盘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省份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乏力,今年下一步各地财政政策如何发力稳经济,预算月重市场紧盯各地预算调整中的调整数字变化。 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团队梳理发现,观察今年31个省份均已完成首次预算调整,窗口绝大多数地方预算调整是盘点常规的调增举债额度,但财政收支承压下,部分地区加大“节流”力度、更多投向“三保”等。 赵伟告诉第一财经,随着收支平衡压力加速显现,后续类似的“开源节流”、加码“三保”等收支结构调整应该会增多,尤其是财政收支压力比较大以及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 “后续收支总量的调整目前来看使用过往债务剩余限额可能性比较大,可能需要关注多在9月下旬召开的下次各地人大常委会会议。”赵伟说。 收入下滑但调整收入预期并不多 今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一方面体现在大规模退税减税降费政策实施,这在给企业减负同时,短期会造成财政收入减少。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增加举债等,加大财政支出,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和保民生。 由于各地当年预算一般在年初制定,而具体退税减税降费政策以及地方举债规模在3月全国两会期间才能确定。按照新预算法,地方增加举债数额,或需要增加或者减少预算总支出、需要调减预算安排的重点支出数额,都需要进行预算调整。因此3月份之后,各地都会逐步调整预算。 赵伟发现,今年地方首次预算调整与以往类似,多为新增债务限额下达后的收支总量调整。 比如,第一财政大省广东在今年4月下旬调整预算,主要是财政部下达了2417亿元新增债务限额后,当地举债额度增加从而增加预算总支出,需要调整预算。 为了稳经济,今年地方发行新增债券集中在上半年(超过4万亿元),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发挥了债券资金扩大有效投资,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当然也有少数地方因为受到疫情等冲击,需要对预算收支进行相应调整。 比如,重庆今年首次预算调整方案称,综合减收预测和中央补助情况,重庆市级存在财力缺口。为了应对减收,重庆拟采取更大力度调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对市本级财力安排的支出预算,除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等刚性支出外,合计调减50亿元。这笔钱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下半年平衡减收缺口。 另外,苏州市,深圳盐田区、龙岗区等也因受疫情冲击等调整收支,在预算调整中增加了抗疫等支出。 今年以来受疫情冲击以及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等影响,地方财政收入罕见出现下滑,而楼市低迷又导致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滑,地方财政收支矛盾明显加大。不过上半年像重庆等因收入下滑而进行地方预算调整地方相对较少。 赵伟表示,因为目前地方的财政收支差额尚能由转移支付和专项债资金等补充,所以超常规的收支总量调整还没看见。 今年为了支持地方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以及保民生,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增至近10万亿元,增速创近些年新高,这也减轻了地方财政收支压力。 辽宁大学地方财政研究院院长王振宇曾对第一财经表示,当前调减支出预算并不普遍,这是因为地方年初预算非常谨慎,不少支出都是强制性民生支出。随着疫情的缓解、防疫政策更精准,6月份及其全年的经济复苏为地方完成全年收入预算创造了条件。 多位地方财政人士告诉第一财经,预计下半年会根据当地财政收支形势进行预算调整,从而做到预算收支平衡。 9月预算调整受关注 一般来说地方每年会有2次至4次预算调整,其中9月前后地方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可能是预算调整的重要时间窗口。 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其中“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的表述,受到市场关注。多位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的专家认为,目前专项债还有约1.5万亿元存量额度,为了缓解财政资金不足,发力稳经济,预计下半年部分地方会动用部分额度发行专项债,而这需要报地方人大通过调整预算来批准,并经过财政部备案同意实施。 赵伟认为,伴随财政收支压力加快凸显,使用过往剩余限额或是专项债“加量”的潜在途径,8月底至9月或是重要观察窗口期。 近期不少地方已经在申报第三批专项债项目和2023年专项债项目,申报领域除了交通、市政等9大领域外,还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纳入申报范围。这是为下一步专项债发行做好铺垫。 此前市场上对财政增量政策预期中,还包括增加财政赤字和发行抗疫特别国债。而这需要对中央预算进行调整。 赵伟表示,与地方每年例行预算调整不同,中央财政预算调整则频率较低,历史上仅有5次,涉及赤字调整的3次均发生在8月下旬,为增发国债。 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影响,加大财政支出力度,1998年、1999年和2000年中央财政分别扩大财政赤字500亿元、300亿元和500亿元。 不过随着下半年经济稳步复苏,退税减收因素逐步消退,地方财政收入降幅逐步缩窄,是否会发行调增赤字增发国债或者发行特别国债,仍有待观察。 不过近期预算外资金力度明显加码,使得发行国债或特别国债概率在减小。 为了稳增长给企业纾困,国务院已经明确,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设立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来支持基建扩大投资。支持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行3000亿元铁路建设债券。增加民航应急贷款额度1500亿元 支持航空业发行2000亿元债券。另外,今年新增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1万亿元以上。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保险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细则出台 可提供年金保险、两全保险等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
- 破净+解禁!齐鲁银行上市1年 股价跌近六成!股东增持在行动
- 小罐茶着急了,一口气推出3个新品牌
- 学习通再回应信息泄露传闻:使用量不是“使用次数”,几十万次很正常
- 瑞幸发布《公司治理报告》 回顾公司重回正轨历程
- 华安基金陆靖昶:个人养老金时代,公募基金为投资者打理好养老钱袋子
- 缺芯或致今年全球汽车累计减产量超300万辆
- 半导体设备中标量近去年总量背后:机构调研照亮这一隐秘角落
- 多城房贷利率降至历史低位 专家称仍存进一步下调空间
- 美银:经济衰退中 流媒体平台将更受广告主欢迎
- 外交部:美国枪支暴力受害者数量屡创新高 平均每天有122人死于枪口之下
- 小米新款智能手表通过3C认证:搭配5W充电器,不支持eSIM
- 易会满: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功能 重点把握好五方面原则 上市公司要“练好内功” 投资机构要有独立专业判断
- 学习通:还未发现明确的用户信息泄露证据,已报案
- “信和系”理财平台案件新进展!85后高管非法吸收资金超7亿元,获刑4年
- 北京:19日、20日通报的4例感染者均属于天堂超市酒吧聚集性疫情传播链
- 开播11年,《甄嬛传》仍是年轻人的“电子榨菜”
- 保险板块走强 中国人寿涨超5%
- 德银:多重因素加剧全球经济衰退风险 通胀是 “最毒的毒药”
- 专访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郑志杰:中国的创新能力将为全球发展合作做出重要贡献
- 搜索
-
- 友情链接
-
- 中秋、国庆双节将至,旅游、酒店、机场板块全线活跃,机构建议坚守优质赛道龙头个股
- 零售药店O2O时代加速到来:2030年药品销售规模或超B2C网上药店
- 宁波第三批集中供地:10宗地起始总价为93.75亿元
- 中汽协:7月我国汽车零部件进口金额延续下降势头,出口保持稳定增长
- 荣耀Magic5正测试Mate 50系列同款前摄+ToF传感器,后置50MP镜头
- 这就是“因果报应”?两个月,趣店预制菜就凉了:裁员、清库存!CEO被董宇辉拉黑,靠“校园贷”起家
- 国家医保局: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全流程调控目标为4500元
- 黑龙江大庆市回应网传“孕妇就医被拒流产”问题 孕妇未流产
- 华润双鹤董事翁菁雯辞职,去年0报酬?公司净利润连续两年下滑,三天两笔收购“买业绩”
- 海太长江隧道开工,将加速上海南通同城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