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家私募被约谈!强监管背景下,年内注销和疑似失联私募超数百家
红星资本局7月8日消息,家私景下广东证监局昨日正式下发《关于要求相关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募被募超有关负责人到我局接受监管约谈的通知》。通知显示,约谈截至6月15日,强监仍有24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未按要求向广东证监局报送自查材料。管背 其中一些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并不小。年内例如,注销广州九逸资产的和疑管理规模为20亿-50亿元,广东宝湾股权投资、似失数百珠海高科创业投资等多家私募基金管理规模为10亿-20亿元。联私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家私景下私募行业强监管态势正在延续。募被募超今年以来,约谈已有70余家私募机构收到警示函或罚单。强监而在强监管的管背背景下,注销和疑似失联私募机构数量同比上升。 24家私募被约谈 私募自查监管愈加严格 红星资本局通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查询到,这次被约谈的24家私募基金包括了私募证券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以及创业投资基金,其中18家为私募股权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 通知显示,被约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包括广州九逸资产、广东宝湾股权投资、珠海横琴新区百骏股权投资、珠海高科创业投资、英飞尼迪(珠海)创业投资、广州德同投资、广东谊信投资、广东广晟创业投资等。 对于逾期仍未完成自查的私募基金,广东证监局要求其法定代表人及总经理携带自查材料于8月15日下午2点接受监管约谈。如仍拒不履行配合义务,将采取进一步惩戒措施。 2018年2月,证监会私募部向各地证监局发送《关于开展2018年私募基金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集团化跨辖区私募机构”“管理非标债权的私募机构”“其他存在问题风险线索的私募机构”被纳入重点检查对象范围。 在强监管的背景下,阜兴系于当年6月底暴雷。阜兴集团旗下4家私募,即上海意隆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西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郁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易财行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这4家私募基金存续规模高达270余亿元。然而,自实控人朱一栋失联以来,相关私募基金管理人经营中断,严重扰乱了私募基金行业秩序,给投资者合法权益造成重大影响。 近年来,自查工作愈发成为私募行业监管的重要环节,并逐步表现出自查频次提高、自查内容细化、现场检查力度加大等特点。 2022年,广东率先开启私募基金自查季。3月14日,广东证监局印发了《关于开展辖区私募投资基金2022年自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私募基金管理人组织开展自查工作,其中管理规模在2亿元(含)以上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向该局报送自查材料。而自查内容涵盖基本要求、宣传推介、资金募集、投资运作、内控及风险管理、信息披露与报送、投资者适当性等7大模块61项的自查要点。 自查资料缺失外 部分私募还存异常信息 此次24家私募基金被约谈的主要原因是,未按照通知完成自查资料的提交。 此外,红星资本局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查询相关私募基金信息时,注意到部分私募基金信息公示页面还出现了信息报送异常等一系列风险提示。 例如,上述24家私募基金中管理规模最大的广州九逸资产,存在逾期未清算基金、存在长期处于清算状态基金、投资者定向披露账户开立率低等一系列异常问题。 红星资本局统计,在被约谈的24家私募基金中,有20家存在类似问题。其中,广东谊信投资有限公司还被认定为经营异常机构,存在长期未确认管理人类型和业务类型等多个问题。 监管大力肃清行业乱象 今年已有70余家私募收警示函或罚单 据红星资本局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8日,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监管机构共公布了72家私募机构违规违法操作的警示函和行政处罚决定。 7月份仅仅过去了一周,除了上述被约谈的24家私募基金外,已有8家私募基金收到了监管机构的警示函和责令整改的决定。 7月1日,证监会内蒙古监管局向内蒙古助创投资基金、内蒙古光锋私募基金、通辽盛世国资投资等5家私募基金就“未按照基金合同约定向投资者披露基金估值报告”“未按照规定填报并更新从业人员信息”等问题发出警示函并处以罚款。 7月4日,厦门证监局发布了关于对东方汇富股权投资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7月5日,重庆证监局发布了关于对重庆先石投资和重庆九方股权投资基金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 强监管的背景下 注销和疑似失联私募机构数量上升 7月6日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了第四十八批疑似失联私募机构名单,其中包括深圳市鑫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翰亚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共35家私募机构。 这也是今年以来公布的第七批疑似失联私募机构名单,年内疑似失联私募机构数量累计达到344家。而在去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仅发布了4次疑似失联私募机构名单,累计120家。 同时,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统计,截至5月底,今年一共有635家私募机构注销,而去年上半年共有511家私募机构注销。机构遭注销的原因包括失联未主动联系、期限届满未提交专项法律意见书、不能持续符合管理人登记要求等。并且,其中不少私募机构曾涉及侵占挪用基金财产、逾期无法兑付、旗下产品爆雷等问题。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也表示,将继续秉持“扶优限劣”基本方针,不断完善私募基金行业诚信信息记录机制,有助于肃清行业发展环境,提升私募机构整体质量。 红星新闻记者 俞瑶 实习记者 范笛 编辑 余冬梅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刷屏!周杰伦之后,刘德华演唱会也来了
- 美国得克萨斯州两架飞机相撞坠毁
- 六部门联合发文!小微企业再迎重大利好!
- 大跌逾30%!百亿私募永安国富致歉
- 俄外长:越来越多国家正降低对美元依赖
- 莫德纳香港设办公室 扩大生产mRNA药物
- CHMP推荐批准阿斯利康/默沙东治疗前列腺癌药物上市
- 三冲资本市场 手握《中国好声音》的星空华文这次稳了吗
- 破解“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等转型难题 为中小企业插上数字化翅膀
- 新加坡专家: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将完善全球治理体系
- 山东东营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必昌:把盐碱地变成“潜在粮仓”
- 产业规模三年翻番,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未来有哪些重点
- 英特尔推新款可编程芯片,能否越位AMD?
- 俄方给出普京不出席G20峰会原因
- 各执一词的特斯拉潮州车祸,律师是怎么看的?
- 马斯克再挥屠刀:80%合同工周末突然被裁!多家广告商退出推特…
- 让产业搭上党建联盟“快车”
- 摩根士丹利策略师:美股历经坎坷之后 2023年底料与当前基本持平
- 诊断标准下调,一夜新增近3亿高血压患者,外资药企霸榜降压药
- 早盘:美股小幅下滑 科技股跌幅领先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