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汽车袁智军:加速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核心业务布局
高铁呼啸。菱汽链核从柳州站出来,车袁车全产业一路向东。智军横穿“江流曲似九回肠”的加速局柳江,由柳南区跨入鱼峰区,新能心业五菱新能源就坐落于此。源汽 短短两年间,菱汽链核在柳江之畔,车袁车全产业昔日荒芜摇身一变,智军一座总投资约25亿元的加速局现代化、智能化的新能心业整车标准制造工厂拔地而起。这个占地824亩的源汽汽车基地,正肩负着上市公司五菱汽车(0305.HK)及其母公司广西汽车集团转型升级的菱汽链核重任,是车袁车全产业五菱汽车未来在新能源领域大展拳脚的重要平台。 “我们希望通过产品研发、智军技术储备,在整车市场上得到更多认可和发展。”广西汽车集团总裁、五菱汽车董事局主席袁智军称,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进一步带动整个集团在原有零部件业务的转型升级。 袁智军 图片来源:五菱汽车 当下,汽车电气化浪潮汹涌,五菱汽车控股的公司五菱工业早已洞察行业变化,正积极转身,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上谋篇布局。以电动桥为例,从2019年实现零突破,到上月100万台新能源车桥下线,成为国内首家微型整体式电动桥产销突破100万台的企业,五菱工业用时不到3年。 而这只是开始。未来,五菱汽车将死磕研发,打好“技术牌”,利用发动机技术优势向电机及电控系统领域拓展研究。 据五菱汽车2022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其研发开支同比增加61.9%。“面对新能源产业市场之庞大发展机遇,本集团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丰富产品线,增强品牌影响力,借此提升新能源动力系统、零部件、商用整车产品销量。” 正在检测的新车 图片来源:时代财经摄 年内,五菱汽车更是完成对五菱新能源公司的注资。在业界看来,五菱汽车深度绑定五菱新能源,不仅能获取五菱新能源更多的零部件业务量,更能享受到整合市场资源形成的生态优势和发展红利。 “目前新能源业务占比在10%以上,希望通过几年的发展,达到50%以上水平,希望进程能够进一步加快。”袁智军对时代财经说道。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显然,当“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早已刻进这家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企业骨子里,印记在每一代五菱人的血液中时,“向新而行,智启未来”,则为这家企业的未来,注入了新的灵魂。 五菱新能源汽车基地里的宣传标语 图片来源:时代财经摄 转型是持续化的长期结果 时代财经:五菱汽车又达成一个重要里程碑——新能源车桥100万台套下线,请问这项成绩的达成用时多久? 袁智军:在整个新能源转型过程当中,五菱汽车旗下的五菱工业,很早就开始进行电动化后桥的研究。 因为车桥是五菱工业核心的产品之一,也是大量供应于主机厂上汽通用五菱核心产品的一个零部件。在新能源发展过程当中,我们意识到今后不管是商用车还是乘用车,核心零部件电驱动桥都是转型核心。 新能源车桥100万台套下线仪式 图片来源:五菱工业 所以我们可以说在5年前就开始做技术上面的研究和储备了。当时针对车桥的电动驱动模式,包括桥的大小等各方面,都做了市场调研,并与客户进行了系列技术交流。 三年前,我们基本上就有样品的试制成品出来,然后就在客户的产品上面进行搭载,实际上这次的100万只电动桥下线,也是“5年前的规划、3年前的具体落地”持续化的一个长期结果。 时代财经:目前纯电动后桥主要客户有哪些?随着市场拓展,产能方面有否压力? 袁智军:目前主要的客户有上汽通用五菱,还有福田、奇瑞、东风小康等做新能源车的主机厂。 这两年,产能在持续提升。上汽通用五菱推出的微型电动车产品,我们刚开始的话都是独家供应的。后续供应多家主机厂,在产能提升上,我们会根据它在市场上的需求,同步在青岛、重庆、柳州等地,都建设了产能。所以,基本上,产能可以达到年产几十万台套的能力。 同时,在产品布局方面,我们除了配套小型、微型车,还有轻型车,我们有十几款产品都在进行开发,而且有相应的车桥供给我们的主机厂。 三电技术:加强合作,取长补短 时代财经:了解到五菱汽车正积极拓展新能源零部件产业,除了新能源电动后桥外,还包括电机、电控等产品,目前有没有什么最新规划?整体的布局现状如何?转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最大的挑战来自哪里? 五菱汽车 图片来源:时代财经摄 袁智军:对于新能源领域的未来规划,首先,驱动桥是我们在动力方面最终的核心产品之一。而在电机电控方面,我们之前也做了一些技术上面的研究和储备,五菱汽车旗下的五菱柳机在涉足电机电控时,也有碰到一些困难。 我们通过和掌握控制技术的科技公司进行合作,比如我们在五菱柳机成立了合资公司柳州臻驱电控科技有限公司,然后发挥双方的优势:我们发挥制造的优势,他们发挥控制软件方面的(优势),由此形成一个有机的结合。今后的话,我们也会通过更多的行业合作,最终让我们的产品更具竞争力。 搭载菱擎混动技术新车明年推出 时代财经:公司自主研发的“菱擎”前置后驱混合动力系统,目前搭载情况如何?有没有哪些合作伙伴可以透露一下? 袁智军:混动方面我们有几个系统,一个是我们集团自己的商用新能源车。 另一个,是我们五菱柳机推出的混动系统,目前在上汽通用五菱车型上有所搭载。发动机从0.6L~3.7L的我们都有。从整个范围的拓展来看,我们五菱柳机动力都能覆盖。 我们集团自身的新产品会搭载我们的混动技术。目前的话,我们正在进行工装造车阶段,然后再进行各种实验道路实验,计划是明年完成开发。 五菱汽车 图片来源:时代财经摄 时代财经:目前,汽车混动技术处于风口之上,相比其他友商,五菱汽车的优势在哪里? 袁智军:混动技术路线每家(企业)都有不同特点。但核心点的话,混动它一个是要节能,一个是减排,这两个指标每个公司是一样的,但我们结合自身的技术和储备能力,比如“菱擎”混合动力系统的话,后驱是我们的特长。很多乘用车它是用前驱在做混动,对于我们而言,我们既有前驱,也有后驱,但后驱技术是我们比较独特的技术能力和特点。 它在性能表现、节能减排等方面,都能达到国内标准方面比较高的水平。用我们的话来讲,在行业相应的混动技术中,我们各项指标是居于前列的。未来发展的话,如果要做到四驱车型,我们在这个方面的技术能力也有储备。 对新产品的开发从未停步 时代财经:近期港股市场有些低迷,五菱汽车或多或少受到一些冲击。后续在市值管理方面,有没有什么规划? 袁智军:首先,我们对新产品的开发从未停步。按照我们的想法,不管是原材料上涨,还是疫情等影响,它可能阶段性的。未来整个市场提倡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对应的就是我们在产品的技术含量,还有在附加值上面有一定的体现。 在新产品的研发方面,这几年我们持续加大投入,为了应对当前、甚至未来的情况。相信随着我们新产品的投入,可以应对各种市场变化,包括终端市场。 品质好的产品、零部件,再加上相比行业较强的控制成本能力,以及技术储备,我们可以做出更高性价比的产品,来面向客户、面向市场。 产线上的新车 图片来源:时代财经摄 时代财经:了解到五菱汽车的零部件产品已搭载在20万+车型上,能否介绍一下?高端乘用车配套领域目前情况如何? 袁智军:零部件的话,搭载的高端车型,主要是针对一些皮卡、SUV,我们跟长城等主机厂,都有这方面产品的应用。 新能源业务占比几年后将达到50%以上 时代财经:在高速发展的新能源浪潮下,五菱汽车如何把握机遇? 袁智军:整个转型就是一个机遇,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整个集团围绕汽车全产业链的一些核心内容进行布局,包括整车生产基地等。 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目前处在一个持续增长的方向。所以我们也希望通过产品研发、技术储备,能够在整车市场上得到一些认可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当中,整车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集团在原有零部件方面一些业务的转型升级。除了在原有客户上进一步拓展好产品外,同时,对集团而言,会在新能源领域当中发挥更好的作用,这个更多体现在以“电”为核心的一些产品布局上。 五菱汽车 图片来源:时代财经摄 时代财经:现在新能源业务占到整个公司业务板块的大概比例是多少? 袁智军:整体在10%以上。我们希望通过几年的发展,(这个比例)要达到50%以上,希望进程能够进一步加快。 用市场化方式来吸引人才 时代财经:伴随汽车智电化趋势,人才战也愈发激烈,五菱汽车在争取优秀人才、招聘方面有没有什么规划? 袁智军:在吸引人才方面,柳州在地域方面有其先天不足因素,我们现在主要是通过业务、资本市场、人才需求信息方面的传播,在业内广泛寻找人才,也得到业内不同领域的响应。 我们针对一些特殊人才,也会采用市场化的方式来吸引。目前也有不少研发、核心领域的一些技术骨干加入我们的团队。甚至,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加强和行业内的科技公司或者相关公司进行战略合作等。 产线上的工人 图片来源:时代财经摄 时代财经:会有一些股权激励吗? 袁智军:股权激励是有的。我们的新能源公司正进行混改计划,股权激励方面,部分骨干会根据相应的成绩持有新能源公司的股份,后续我们根据这个方式还要走向资本市场上,这样能够根据我们公司的发展,更大程度地激励我们内部员工。这个方面的计划已经获得政府的批准,我们现在正在实施过程当中。 时代财经:也就是说未来新能源公司会IPO? 袁智军:走向资本市场,可能是一个方向。相信这也是每个公司的方向之一。在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一个是要解决技术问题,一个是解决资金问题,核心关键还是要把业务做好。 通过技术和管理应对成本压力 时代财经:五菱汽车旗下的五菱工业已连续5年登上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在2022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上还前进了4名(位列第77名),五菱工业是如何做到的? 袁智军:一方面,在能源转型过程当中,我们从传统的零部件,包括底盘、车身等,更多向新能源方向转型。另一方面,在拓展业务上,我们不断拓宽目前相应客户的量和质。 这两年来,除了上汽通用五菱之外,我们其他客户所占的份额比例逐年提高,纵向幅度还是比较大的,新增的业务去年有超过40%的增长,所以才能在如今的市场情况下维持原来的规模,然后稳定地发展、增长。 即将交付的五菱新车 图片来源:时代财经摄 时代财经:目前行业面临原材料涨价、芯片短缺等挑战,五菱汽车方面怎么看待这个现象?又将如何应对? 袁智军:原材料涨价方面,五菱汽车已经面临了很多年,更多的话是通过自身的技术、产品的附加值、内部管理(去应对)。因为大宗物料的成本上升,其实不光是今年,在2017年底到2018年就开始了,尤其是钢材、塑料等,价格都是一路高涨。 技术的话,我们有很多集成技术,通过冲压或技术攻关,在零部件性能各方面不改变的情况下,多用一些新材料。比如说我们从普通钢到超高强钢的运用,我们去年已经攻克了超高强度钢管在汽车上面的具体应用课题,也是国家级的专项技术,热气胀这样的一个技术,这个是国内的空白。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做到使用更少的材料来达到零部件的性能,这样就可以在这个方面降低成本。另外就是通过内部的管理,进一步进行优化。 时代财经:柳州新能源汽车发展非常迅猛,“柳州模式”对全汽车产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袁智军:当时,柳州在转型做新能源汽车时,我们自己也分析,如何去做得更好。柳州是具备这样一个基因和能力的。首先,柳州是广西的工业城市,第二,柳州在造车方面,拥有一个很长的历史文化或者是造车基因。同时锂电企业也进来了,在柳州形成了很好的产业集群。 再者,还有相关配套设施。政府方面确实也很了解工业的需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求,相关的政策、配套比较全。 结语 在柳州这座有着百年荣耀的工业之城中,电气化转型正不断加速。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柳州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13.1万辆,占汽车总保有量的13.01%。1-6月,该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54.63%(相当于每销售100辆汽车中,就有54辆是新能源汽车),在全国主要城市中排名领先,日常通勤出行率超40%,继续引领中国二、三线城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作为柳州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五菱工业在汽车零部件深耕超过30年,连续5年登上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甚至被冠以“神车供应商”之名。 如今,在汽车加速“触电”下,五菱汽车更是潜心布局,以电动桥为支点,撬动整个集团新能源转型。据悉,电驱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和减速器三大核心组成部分。在新能源汽车中,整个电驱动系统成本仅次于动力电池。电驱动系统的性能、效率、尺寸、重量、可靠性、集成度等直接关联整车的驾乘体验。 在不断深耕下,目前五菱工业已具备乘用车电驱动系统、微型车电动桥、轻型车电动桥、中型车电动桥四大产品平台。在减速器的结构方面,五菱工业能够提供偏轴、同轴和完全同轴三种减速器。在集成度方面,无论是单减速器,还是行业热门的二合一、三合一电动桥,五菱工业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灵活供应。 “百万再向上,奋进新征程”,在五菱工业第100万台新能源车桥下线仪式上,其喊出这样一句话。面向未来,五菱汽车在新能源领域还有更大的追求。 五菱新能源规划 图片来源:时代财经摄 根据五菱新能源“3+3+3”战略规划,第一个三年(2022-2024年)其将实现“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第二个三年(2025-2027年)要做到“要素协同,做强核心”,最终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事实上,翻开五菱工业的历史发展卷轴,一个“变”字贯穿始终。无论是早期的拖拉机、微车时期,后来的集团化运作时期,还是如今的新能源转型期,这家企业“一步一个脚印”,抓住每一个重大产业发展机遇实现跃升。 而每一次的跨越,既需要动力,也靠定力。作为五菱汽车的掌舵者,袁智军深谙其道,“转型就是一个持续化的长期结果。”所有的一鸣惊人,不过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在不断求变下,五菱汽车未来可期。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A股领军企业践行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
- 遭遇股权转让纠纷 中科沃土基金一审胜诉
- 上房服务自称业务能力名列前茅:但关联股权转让定价差异大
- 低于LPR!郑州一银行针对毕业五年内大学生推4.5%房贷利率
- 美财政部:七国集团将很快敲定俄石油价格上限
- 断气!俄罗斯这一手有多厉害?
- 2019年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标准领域专项资金资助奖励申报指南
- 云南捐给上海的物资被倒卖?最新处理结果来了
- 隔夜要闻:美股三连阴标普指数跌破4000 马斯克再次公告取消收购推特 AMD称将推出全球最快游戏处理器
-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称俄罗斯已宣布退出该组织
- 用“芯”守“沪”!上海半导体产业链复工复产忙,头部厂商坚持闭环生产!
- 五一节前机构调研哪些票?上游新材料赛道“霸屏”!3800亿“医械茅”也被踏破门槛
- 贾跃亭造的新车又要延期!法拉第未来三季度净亏收窄至1亿美元
- 3月份全国共销售彩票329.44亿元 同比增长10.5%
- 利率急升 美国抵押贷款申请指标降至2018年以来最低
- 压力之下,稳就业将从五方面发力
- “中国造,质量好!” 俄罗斯消费者把目光转向东方
- 刚上市业绩就“变脸” 戎美股份失去流量红利
- 16家私募年内拟自购总额近26亿元 百亿元级私募自购量占比逾95%
- 医美年报季|控股股东、关联企业债务危机传导至奥园美谷 公司亏损规模超预期
- 搜索
-
- 友情链接
-
- 全球央行加息潮:一次加50个基点才是新常态?
- 教师队伍住房困难问题有解了!《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发布,支持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力度
- 盛京银行上海分行开辟“线上快车道”助企业渡难关
- 城轨客运量下降26% 铁路开行车次不及同期三成
- 重要信号!上海购房政策也松绑:临港人才购房社保门槛缩短为3至6个月
- 微创电生理科创板上市更进一步:首个国内三维系统具先发优势 然竞品已陆续上市
- 三大原因导致上海感染人数持续增长 有阳楼居民自建“通风系统”
- 市场为何对假消息如此热捧? 特斯拉收购传言让这只锂矿股涨了2倍多
- 天津通报4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担当不作为问题
- 2.5万亿减税缓税背后:1.5万亿留抵退税正式启动,多地发放政策“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