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碳中和的身体力行者
文/乐居财经曾树佳 去年“两会”上,碧桂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两项目标,园碳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和中国在进入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的体力同时,也正式开启了“双碳”元年。碧桂 当前,园碳“双碳”战略正在加速推进。中和尤其是体力后疫情时代,经济绿色复苏持续推进,碧桂房地产、园碳能源、中和科技等众多行业的体力价值链,正在加速重构,碧桂以实现绿色可持续的园碳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国家的中和大战略之下,企业们纷纷响应,并有所实践。近日,碧桂园在发布的《2021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中,便对自身的“碳中和”实践做了阶段性总结。该公司拥抱科技,通过绿色智造、绿色投资等方式,已取得了一些成效。 面对地产行业新形势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碧桂园保持着较好的流动性,与稳健的发展步伐。去年,其实现5580亿元的权益销售额,继续显示出了销售韧劲。 业务发展的同时,碧桂园从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等维度入手,现已将绿色探索与实践覆盖到施工、运营、租赁、办公及产品等全产业链条中,构建出一个立体的方案。从这个层面上看,碧桂园无疑是“碳中和”的一个实践样本。 绿色智造,引领行业 2022年,已是碧桂园坚持“行稳致远、全竞提升”战略的第四个年头。过去的几年间,碧桂园通过发力科技与模式创新,为地产建筑“插上翅膀”,在绿色智造领域中,已有不少的收获。 众所周知,建筑业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有研究数据显示,目前建筑全过程的碳排放总量达49.3亿吨,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1.3%,是降碳的最重要领域之一。 因此,建筑行业的绿色化转型升级,对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以此看来,碧桂园推动建筑业绿色转型升级,适逢其时,对行业探索“碳中和”路径,确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乐居财经从碧桂园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中获悉,碧桂园依托高质量、稳定的施工,以及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工地管理,提高了作业效率,不仅大幅度减少施工的返工率,还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有效降低建筑工业碳排放及污染物排放。 这显然是建筑行业低效率、高污染、高能耗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之一,也引领着行业变革。 眼下,碧桂园旗下的博智林机器人,聚焦建筑机器人、BIM数字化、新型建筑工业化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应用,打造并实践新型建筑施工组织方式,已形成了混凝土施工、混凝土修整、砌砖抹灰、内墙装饰等12个建筑机器人产品线。 去年,博智林公司不仅实现了室内喷涂机器人的智能高质量喷涂,也首次完成“BIM+FMS+WMS+建筑机器人”多机施工系统。多机协同初步构建了完整的全周期施工闭环,可以精准计算材料用量,减少建筑材料浪费,更为安全、环保。 截至今年5月底,博智林已有23款投入商业化应用的机器人,服务覆盖超26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累计应用施工面积破1000万平方米,施工应用超400个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博智林自研的建筑废弃物再利用流动制砖车,可以将建筑垃圾直接转化为园林路面砖、植草砖、盲道砖、各种实心混凝土砖等建材制品,既能节省清运费、砖类建材采购费,还能减少粉尘污染、减少材料生产及来回运输中的碳排放,可谓一举多得。 目前,建筑废弃物再利用流动制砖车,已在住建部办公厅首批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凤桐花园,累计消纳建筑垃圾450吨,生产路面彩砖超过20万块。 此外,通过外墙喷涂机器人、墙板安装机器人等机器人在项目中的应用,不断减少建筑施工尤其是高危、高强作业对人工的依赖,保障施工安全。 眼下,在部分工地上忙碌的粉色机器人,已成为了碧桂园绿色智造持续进阶的缩影。 绿色建筑,生态人居 随着当前社会需求的转变,企业在谋求长远发展的进程中,不仅应当持续增强商业领域的“硬实力”,更需要思考如何在履行社会责任这一“软实力”方面,成为业界标杆。 以碧桂园为例,作为房企龙头,该公司在探索房地产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径中,就较为注重遵循生态红线,促进人、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一理念,一直贯穿在其产品的研发与改进中。 “生态人居”的概念由来已久,碧桂园的大体方向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使用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污染、提高健康舒适程度的技术,例如能耗水平远低于常规建筑物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致力于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资源和谐共生。 该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报告》里,披露了具体的做法,即包括充分利用地形、保护自然景观不受现代化建设破坏;与周边原有生态结合,利用原始山川河流作为项目景观。 典型的项目如位于英德浛洸镇南面的鱼咀村,碧桂园在项目植被选择中,优先选择适合本地土壤及气候条件的乡土植物,保证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部分采用从地面到屋顶的多维立体绿化系统,实现了植物固碳、减少热岛效应、降低温控系统能耗的效果。 除此之外,碧桂园还在各项目推行“绿色”施工。2021年,该公司实施了多项绿色环保措施,对施工方案和技术进行优化,在保障工程质量及建筑环境安全等前提下,实现在施工中节约能源、水源及原材料,描绘出一幅幅绿色建筑的“画像”。 年内,碧桂园不断加快绿色建筑开发步伐,绿色建筑认证数目和建筑面积持续增加。 其获得二星级绿色建筑认证23个,总建筑面积325.3万平方米;获得一星级绿色认证的项目共38个,建筑面积共590.2万平方米。此外还获得一个项目获得LEED预认证,并新增124个海绵城市项目,总面积865.5万平方米。 绿色投资,有的放矢 除了布局、发展智慧建筑之外,碧桂园还不断利用自有资金,投资碳中和相关产业链。 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国内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愈发紧迫,气候领域投资需求规模将不断扩大,存在大量融资缺口。 虽然不同研究的具体金额有差异,但主流观点基本都认为,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100万亿元以上。 因此,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离不开社会资本的大力支持,碳中和相关的新兴技术和产业,也需要创投资金去培育和发展。2019年,碧桂园成立了股权投资事业部——碧桂园创投,便承当着这一角色。 碧桂园创投以“产业赋能、价值共创”为战略牵引,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视为自身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前瞻性的产业研究,持续加大对新能源、绿色低碳技术等领域的投资布局。 去年,碧桂园创投在“碳中和”赛道斩获颇丰,投资了蜂巢能源、墨睿科技、极电光能等项目,并入榜猎云网2021年“最佳碳中和领域投资机构TOP10”。 除了新能源与新材料行业外,碧桂园创投还布局绿色地产产业链,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资源,提高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程度。这又能反过来促进碧桂园地产主业碳中和的实现进展。 现阶段创投界聚集着各方主体,成立近三年的碧桂园创投,已跻身国内CVC机构第一梯队,覆盖“VC-PE--上市公司”的投资阶段。 碧桂园创投的优势在于,其对商业本质有着较为独到的理解和经验,能够站在产业的高度,带着这些理解和经验做投资;作为产业资本,该平台也会思考如何把集团的资源禀赋利用好,赋能给市场上优秀的创业企业,做好投后赋能。 绿色发展的践行之路,任重而道远。碧桂园通过绿色智造、绿色投资等方式,多方面、立体化地去探索,不断取得成效,这无疑是行业值得借鉴的一个范例。未来,战略层面的“双碳”目标,更是需要许多这样的企业行动来累积实现。(乐居财经)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8月造车新势力交付量排名生变:哪吒、零跑蝉联冠亚军,“蔚小理”紧随其后
- 外媒:5家中企被美国列入“黑名单”,中国驻美大使馆表态
- 东方盛虹拟39.39亿加码PTA产能,扩产多线并行资产负债率突破80%
- 远兴能源上半年净利预增超4成 聚焦主业核心产品产销两旺
- 楼市迎利好!央行、银保监会推出16条政策措施,多家国有大行给房企大额授信…什么信号?专家火线解读
- 美国宣布新一轮对俄制裁,包括禁止新进口俄黄金
- 岛内民调过半民众不相信美国协防承诺 国台办回应
- 德媒:德国和荷兰将向乌克兰再提供6门自行榴弹炮
- 巴菲特重金抄底台积电 华尔街如何看?一文读懂
- 恒生电子旗下数字藏品平台予藏开始“清退”,暂停发售新藏品并原价回购已售藏品
- 迪士尼董事会投票决定延长CEO包正博的合同
- 四川屏山县:农村和外县户籍买房发房补,每平米补贴100元
- 工信部:1-10月通信业新兴业务收入保持快速增长 同比增长33.1%
- 午评:港股恒指跌1.63%恒生科指跌超3% 腾讯强势翻红
- 调增8000亿元政策性贷款驰援基建 农发行认领3000亿元信贷额度
- 乱发表情包的你,可能会违法……
- 世界杯烧钱,但FIFA永赚
- 有报告称“两岸风险指数达到历史高位” 国台办回应
- 方便食品存在黑斑等问题被集中投诉!“白家阿宽”被重点公示
- 腾讯智慧出行副总裁:希望行业更加开放,与一二线车企都有合作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