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时评】应对“提前还贷潮”,银行要有短中长三策
春节过后,财联策居民扎堆还房贷的对提贷潮风波还在延续。据媒体报道,前还目前大部分银行已经关闭了移动端提前还贷的银行有短通道,用户只能在线下排队申请相关业务,中长而且预约后等待期多在三四月之后,财联策有些还有罚息,对提贷潮由此引发了大量抱怨。前还2月5日,银行有短“年轻人‘报复性’还房贷 银行急了”的中长新闻更是一度冲上热搜。 笔者认为,财联策这一波“提前还贷潮”之所以引发各界关注,对提贷潮核心原因仍然是前还房地产周期和利率周期共同交织的产物。央行最新的银行有短数据显示,2022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8万亿元,中长同比增长1.2%,增速比上年末低10个百分点。这一增速不仅是最近十年以来的最低值,也显著低于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的11.1%的增速。当下居民在住房领域持续加杠杆的动能之低,由此可见一斑。 居民提前还贷的现象一直存在,但在房价上行周期,这种现象是偶发、分散的,其不仅不会引发媒体关注,金融机构也愿意为客户提供便利,在移动端开通提前还贷的通道。但这一轮房地产调控周期过后,叠加疫情对居民资产负债表形成的疤痕效应,普通居民对房地产未来的预期显然不如以往。同时,去年以来股市、债市、理财等常见的投资渠道亏损不断,大量居民一时间找不到安全性高、回报率也高于存量房贷利率的投资方式。最后,这一波利率下行周期,近期新购房人群的房贷利率不断走低,这导致存量房贷人群产生吃亏心态,这些因素都是这一波“提前还贷潮”背后的重要推手。 然而从公开媒体报道来看,大部分银行对这一波“提前还贷潮”似乎还没有心理准备,仍然在按大类资产摆布的惯性给基层网点配发新增房贷和提前还贷的额度。以至于措手不及之下,不得不采取关闭线上申请通道、延长居民还贷日期等“非常规手段”来应付,引发不少客户的抱怨。 笔者认为,“拖字诀”不仅短期来看有失偏颇,容易引发争议,从长期来看也不利于银行转型。首先就能不能顺利办理提前还贷这件事情而言,银行没有理由为客户变相设置障碍。存量房贷合同是双向的,大部分银行在居民签署房贷合同时,基本都会约定好提前还贷的违约、罚息规定,但并没有明文禁止居民提前还贷。笔者认为,无论当下居民提前还贷的动机如何,银行都应该遵守合同约定,只要申请人愿意承担违约风险,愿意缴纳合同约定的罚息,那么银行就有义务为其提供便利、快捷的还款服务。 其次,作为专业金融机构,银行对利率周期和客户行为趋势要有预判。去年央行货币政策转向之后,银行对存量和新增房贷资产之间的消长关系,以及重定价的趋势就应该有基本的判断。去年下半年的两次大规模理财赎回潮,也已经警示银行客户的风险喜好正在发生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出现大规模的客户抱怨,说明银行并没有认真对待这些信号。 最后,正如当年商业银行竞相涌入房贷按揭市场一样,这一波“提前还贷潮”是否意味着中国居民持续二十年的房贷增长周期已经走完?也是银行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从当前的监管政策和中国经济的转型方向而言,按揭贷款未来在各家银行存量资产的总盘子里还会有一席之地,但要像过去那样继续成为利润收入的主要来源恐怕是不现实的。从长远来看,只有早做准备积极转型,银行才不会在居民资产摆布偏好发生变化后陷入被动。 来源:财联社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年内9家银行放弃赎回二级资本债 或与债券市场环境有关
- 广州番禺雅居乐将发行12亿元中票,发行期限3年期
- 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
- “二师兄”连日反弹 业内提示春节后猪价仍有下跌风险
- 世界杯广告牌把蒙牛的LOGO放反了……
- 黑芝麻单季净利仅177万跌27%股价反涨 增资天臣新能源5.6亿或为粉饰业绩
- 花旗:维持福莱特玻璃买入评级 目标价升至28港元
- 天福1月17日斥资7.91万港元回购1.6万股
- 易会满:探索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
- 期货大咖聊大宗:供应偏紧、需求向好 关注白银逢低买入机会
- 收评:指数缩量走势分化 酒店、旅游板块午后走高
- 港交所管理层调整,伍洁旋 Katherine Ng 升任上市主管
- 外媒:欧盟批评德国等国能源补贴针对性不足
- 最新!韩创、冯明远、王睿等知名基金经理调仓换股大曝光
- 1月已疯狂扫货近800亿,北向资金为何此时下重手,偏爱这些股
- 同日被“双开”的陈如桂、张务锋,同日被逮捕
- 2022年中国便民缴费产业报告发布便民指数增至83.96 满意度稳步提升
- 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称利率必须进入限制性区域
- 中远海控掏55亿认购福临门 获社保基金、中国人寿资管等增资,投后估值达946.64亿元
- 台“经济部”要求下架大陆螺蛳粉,岛内网友:2024下架民进党
- 搜索
-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