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在北京找能聊得来的人很容易
7月25日上午,白岩首届论坛正式开幕。松北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白岩松作为论坛部分环节的京找主持人参会。白岩松认为,人容北京文化的白岩传承和发展,始终离不开包容、松北开放、京找创新。人容北京要更多地思考在成为一个重要的白岩世界文化中心后,更多可以作为的松北空间。 新京报记者 吴小飞 编辑 胡杰 校对 刘军 7月25日上午,京找首届北京文化论坛正式开幕。人容 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白岩松作为论坛部分环节的白岩主持人参会,25日主题论坛结束后,松北白岩松向新京报记者畅谈了他所感知和理解的京找北京文化。白岩松认为,北京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始终离不开包容、开放、创新。北京要更多地思考在成为一个重要的世界文化中心后,更多可以作为的空间。 ━━━━━ 北京文化离不开包容和开放 新京报:你觉得什么是北京文化? 白岩松:很多人会探讨什么是北京文化,有人说是老北京人,有人说是作家王朔那种人物特质,我觉得这说的是北京的语言风格,但北京文化有更大的范畴。北京文化就是一种气味,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一种感受。 别人问我哪里人,我可以很坦然地说自己是内蒙古人,梁晓声老师可以说自己是黑龙江人,即便我在这里生活37年,梁老师也生活了近50年。我们不是不拿北京当作自己的家,而是北京从来不给人压迫感,大家可以很坦然地说起自己的家乡。文化无法定义,在我的认识里,北京文化里一定有包容、开放、自信。 在北京你想找到能跟你聊得来的人也很容易,在这里不会简单以个人拥有物质的多少来评价人,再比如朦胧诗的发展,摇滚乐的流行,都跟北京有密切关系。北京总在与时俱进,让很多人觉得我在这里可以得到平等的尊重。北京文化离不开这种包容和开放。 新京报:本届文化论坛以“传承·创新·互鉴”作为主题。你是怎么理解文化创新的? 白岩松:创新跟两个词有关,第一个是包容,第二个是自主。没有自主就没有创新。我们经过多少年才不再歧视摇滚乐,我们见证过它从籍籍无名,主流舞台上不去,到如今的流行。我们的很多限制是否可以变得相对更宽松一些?文化想要真正创新,没有自主和包容是不可能的。 ━━━━━ 文化要有知音 新京报:你在北京生活的既往37年里,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时刻,在怎样的场景下,你感受到了某种独属于北京的文化烙印? 白岩松:北京有一个重要的文化特点,也许你不常去,但是当你想去的时候就一直都在。比如说首都剧场、音乐厅、国家大剧院、颐和园等。我经常听好多人说,哎呀我都十几年没有去颐和园了,但当你想去的时候还在。 更重要的是人。1987年前后,我是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学生会外联部的一个成员,当时学校要请人做讲座,我们就想到梁晓声老师,但又不认识,只是知道他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我们就去打听他在哪儿住,结果到了他却不在家。我们就坐在地上聊天等他,等了一个多小时,梁晓声回来了,把我们叫进屋还请我们喝茶,过了几天我们就来接他去做讲座了。 这就是北京。你可能没有想到,但当你想到的时候,就有,就在,当然是指文化层面的这种存在。 新京报:如果一个人第一次来北京,你会首先推荐他做什么来品味北京文化? 白岩松:住在老城区里,最好去跑步或者散步,一定要用脚。 我持续多年在胡同里跑步。顺着胡同跑“曲别针”,把东四那一带的胡同几乎跑遍了,一个胡同大概长750米,一个接一个地跑,跑个六七公里。胡同一到傍晚,非常安静,如果不用自己的脚来走,怎么去体验? 我跑了很多的胡同,感觉鸽哨虽然少了但还在,下午的暮色光影在老城墙上的流动还在,叫卖声不多了依然也还在,偶尔还有人边走边喊:收废品、磨菜刀……这些东西都还在。 在上午论坛的最后,我说到希望北京的文化建设快一点,但人的生活节奏能慢一点,让文化要有知音。想要体验北京,作为一个来旅游的人,相对比较悠闲,你有时间,你可以去走胡同、公园等等。 疫情期间我曾经给自己放假,有一天下午四点跟我夫人约了在什刹海跑步,从西海跑到什刹海,绕了完整的一大圈,大概六公里,感觉非常幸福。那天的太阳特别好,旁边拉琴的、打牌的、游泳的,都在。 北京很多文化的东西还在,只是人们太忙碌了。 ━━━━━ 北京是一个文化硕果的孵化地 新京报:你是如何理解北京“文化中心”定位的? 白岩松:北京毫无疑问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北京存续时间最长的几乎未曾中断的一个重要特点,还是文化中心的角色。北京有860多年的建都史,即便曾经叫过北平,首都功能也曾外迁,但依然是文化的重镇。 全国很多国家院团、高校、文化“北漂”在此集聚,这里不仅传媒多,还有很多来自五湖四海且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使得北京具有巨大的放射能力。 以安徽省为例,安徽省在历史上就有两拨人进北京,对全国产生过很大影响。一个是民国时期的胡适、陈独秀等,他们就是来了北京才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影响;再一个是徽班进京,最后反而叫京剧。 再说当下,比如“舌尖上的中国”大火后,安徽的臭鳜鱼也成为北京人的家常菜,但在以前北京人可能对这道菜都不太了解,现在北京有很好的可以吃臭鳜鱼的地方,安徽的安庆楼也在北京开起来了。 北京要做好全国文化中心,就是要继续地包容、开放。对不适应的可以不适应,但依然也允许其发展,很多新的文化样态在起步阶段,都有点不适应,接受它,可能慢慢这个不适应也可以发展成为北京的亮色之一。 刚开始朦胧诗在北京也不被很多人接受,但后来成为一个重要的北京文化创造。北京就该是有的东西看起来不舒服,我就不说话再看看,看着看着这个东西就长大了,这就是一种很好的环境。 北京要更多地思考在成为一个重要的世界文化中心后,更多可以作为的空间。比如说我们的演出,如何成为国际大型演出的一部分。就像人们去纽约就去看百老汇,去伦敦就要看音乐剧听音乐会,这些都是标志性的。 北京的音乐会演奏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准,但是从演出的角度,我们的音乐会能否成为国际性的文化旅游中的重要一环? 我建议北京不能只到首都剧场附近才能看见演出的海报,应该各个报刊亭都改造成文化的小微中心,都可以买票。北京也应该有个折扣票中心。纽约把时代广场最好的位置给了折扣票中心,成为这个城市文化演出的地标。 包括我们的博物馆,现在中国特色的博物馆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我们怎么用更好的策略去传播这里的文化内核。另外随着我们经济实力的增长,我们如何拥有更多的国际性的展品,这都是下一步可以考虑的东西。 新京报:本次论坛请了很多文艺界的名人。你怎么看知名人士的文化影响力? 白岩松:北京这个城市具有把很多半成品变为成品的能力。有相当多的人,是在北京成为成品的,也就是成名了。成为文化界的名人,一定是产生了打动别人的作品,文化归根到底是要靠作品说话。比如濮存昕、于和伟,很多今天到场的人,都是在北京成了名的。北京是一个文化硕果的孵化地,这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 提到濮存昕大家会想到他在话剧中演的李白,提到于和伟大家会想到他扮演的陈独秀,诸如此类,他们都是在这块土地上成名的。北京应该继续保有让很多半成品成为成品的能力,名人越多,就说明这座城市孕育成品的能力越强。 成名了之后就会有反哺的能力。比如濮存昕成名了,他就能在国家大剧院带年轻人、到上海戏剧学院带西藏班,领着西藏班的孩子到首都剧场去演普通话版的《哈姆雷特》,这就是一种回报。我也在带学生,请相信所有在这个土地上的人,绝大多数都在做反哺和回馈的工作。 在文化传承领域,名人该有传承力,传承好比接力赛,搞好你这一棒,同时交好下一棒。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事关治理体系与金融稳定,一行两会一局在金融街论坛上都讲了啥?
- 合成生物学概念渐热,相关上市公司成色几何?
- 英特尔、超微预警:当下PC市况比之前财报预期低潮的状况更进一步恶化
- 总投资274.8亿元!湖北19个重大水利项目开工
- 郑州富士康还没招满人,内部员工:床位不够了,招聘电话接到“头发麻”
- 电商示范基地为企业“牵线搭桥”
- 三大运营商八月份运营数据分析:5G用户进入黄金增长期
- 三星Galaxy S21系列的Android 13 Beta更新现已在美国推出
- 首批129只基金、7款保险产品入围!券商如何突围个人养老金代销江湖?
- 吉林长白山森工集团原党委副书记江礼家接受审查调查
- 韩国人为什么越来越爱买中国电动车?
- 大家财险总经理施辉到龄退休 “70后”梁鑫杰任临时负责人
- 国家邮政局:寄递烟液等雾化物及电子烟用烟碱每件限量为12ml
- 合肥有银行今起试点二手房带押过户 超10座热点城市近期密集推进
- 中银期货视频:股指弱势不改商品反弹 油脂领头有色原油大涨
- 广发证券:维持三一国际买入评级 合理价值9.25港元
- 国外多家社交媒体平台有虐待濒危野生动物视频,灵长类动物比例高
- 产能扩张见成效!特斯拉积压订单减少近9万辆
- 央行:将充分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
- 天津9月20日新增11例本土阳性感染者
- 搜索
-
- 友情链接
-
- 快讯:棕榈油期货持续下挫 日内跌超6%
- 俄媒:中国、中亚国家等劲旅将参加俄“2022坦克两项”比赛
- 年中会议释放最新政策信号 一行两会下半年要做这些事
- 中金:重新定义中国大财富及大资管产业链 拥抱黄金十年发展机遇期
- 一加Ace Pro将支持n28 5G信号,信号抗干扰能力提升2倍
- 我国算力规模全球第二 近5年平均增速超30%
- 中医药法实施五年来起到了哪些显著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回应
- “一夜诈骗130万美元”的二舅币闹剧:人人游走在韭菜边缘,人人想做那把镰刀
- 威龙股份三年亏6.6亿变卖葡萄园解压 向30名员工0元授股要求2022年盈利
- 事业单位一岗位招聘仅4人报名:一人笔试3.17分,综合成绩排到第一,怎么办?当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