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赴港上市在即,面临挑战远超“蔚小理”
蓝鲸汽车 姚飞 8月29日,蔚小理继“蔚小理”之后,零跑临挑零跑拿到了第四家“造车新势力”在港股上市的赴港入场券。据港交所披露,上市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零跑汽车”或“零跑”)已经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即面更有消息称零跑汽车或将在近期启动IPO前预路演,战远最快则在9月进行招股,蔚小理预期募资或将达到15亿美元。零跑临挑 零跑汽车公告称,赴港此次IPO募集资金约40%用于研发、上市约25%用于提升生产能力,即面约25%用于扩张业务及提升品牌知名度,战远约10%用于运营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蔚小理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的零跑临挑当下,此次上市对于零跑来说,赴港即是完成了一个阶段性的目标,也是开启了全新的挑战。 “退烧”的新能源板块 早在2020年11月,零跑汽车总裁、联合创始人吴保军就曾公开表示零跑将在2021年提交IPO,并计划在2021年年底或2022年年初登陆科创板,但后续在科创板上市遇冷,于是寻求赴港上市。今年3月,零跑汽车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直到8月29日,关于零跑汽车上市的动向才有了消息。 成立于2015年的零跑,与蔚来、小鹏、理想可以说属于“同期生”。 在当前背景下,零跑汽车选择在港股上市,能不能收获资本的青睐是个问题。 多数车企连年亏损,上游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就连巴菲特都在近期卖出在市场上表现如日中天的比亚迪的股票,业界对于新能源板块的担忧,与日俱增。 此外,港股IPO已处于低潮期。今年一季度,港股IPO数量大幅缩减,只有16家公司上市,去年同期为32家,且一季度港股IPO募集额也较去年同期大幅缩减89.28%。此外,新能源板块也迎来了大幅调整,以美股上市的“蔚小理”为例,截至8月31日,2022年“蔚小理”的股价跌幅分别为40.8%、64.28%、12.78%。 虽然零跑今年的销量数据已然突飞猛进,但资本市场瞬息万变,大环境已经不能同日而语。想在并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下突围,零跑汽车必须交给市场更令人信服的数据。 营收快速增长,但净亏损进一步扩大 在零跑汽车的招股书中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零跑科技的收入分别为1.17亿元、6.21亿元、31.32亿元和19.92亿元,期间同比增速高达439.70%、396.10%和616.40%。尽管零跑科技的营收快速攀升,净亏损却持续扩大。2019年至2022年一季度,零跑科技录得净亏损9.01亿元、11.00亿元、28.46亿元和10.42亿元,增收不增利。 公司的毛利率常年为负,2019年至2021年分别为-95.7%、-50.6%、-44.3%,虽然有所提升,但毛利率转正依旧比较困难。 公司在招股书中也提示,尽管过往业绩取得显著的业务增长,但公司的智能电动汽车及部件仍处于早期开发阶段,自成立以来尚未实现盈利,公司录得毛亏损及净亏损且经营性现金流流量为负的情况,未来仍将持续。 全域自研,能否先苦后甜 零跑汽车正式成立于2015年,直到2017年才正式发布品牌。首款量产车零跑S01在2017年底亮相,可正式上市时间却拖到了2019年1月份,在当年6月份才正式量产下线。彼时蔚来的第二款量产车型蔚来ES6已经开始交付、小鹏、威马等在售车型已经在市场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 初期略显缓慢的成长,与其一开始便选择了一条“地狱难度”的路线——全域自研息息相关。 在汽车行业中,全域自研算是零跑率先提出的新概念,和其他企业宣称的全栈自研不同,全域自研对于汽车技术的自主性把控要更强,难度也要更大。 朱江明曾在采访中解释道:“大家原来说的全栈自研,更多的是说核心零部件,比如智能座舱只是做上层的应用部分,研发的只是应用。它的硬件制造及底层的驱动都是通过第三方供应商来实现的。” 而全域自研则不同,所有的硬件设计以及整体的驱动软件都是厂商自己完成,硬件结构从电阻开始打造,软件从代码开始写起。这么做会极大地提升企业发展的上限,省去了和供应商沟通的成本,可充分地发挥所有的硬件性能,更好地实现迭代。但代价除了贵,另一项就是慢。 在最为关键的研发领域,大华股份对零跑的支持力度很大。在朱江明看来,大华在智能交通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和数据积累,而这就是零跑汽车实现赶超的关键点,也是别家新势力望尘莫及的。 截至2022年3月17日,零跑在中国有925项注册专利、570项专利申请、194项注册商标及13个软件版权。这些,或许将成为零跑突围的重要“武器”。 去年十月,朱江明第一次公开表态称零跑汽车像汽车界的小米,而在此前,他一直都说零跑汽车像是汽车界的华为。实际来看,零跑汽车学习了两家公司的长处,在研发上学习华为,长期坚持高研发投入;在销售方面则效仿小米,走性价比路线,收获群众基础。 但零跑汽车还没能依托技术打造出足够的品牌力,销售方面的亮眼成绩也并没有使公司扭亏为盈。 不过好在,从目前的市场现状来说,零跑汽车已经站稳脚跟,走在了自己坚定认可的正确道路上。面对诸多挑战,此次港股上市,是一件必然且必须要做的事情。车企高速的增长发展背后,更需要拓宽自己的资金来源渠道,在融资方向上,也必然要走向多元化。处在高速增长阶段的零跑,虽然距离做到“领跑”还有较大差距,但至少目前来看,已经不会轻易掉队了。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美供应管理协会:美国8月制造业PMI为52.8
- 谁来为自动驾驶把稳“方向盘”
- 创新举措激发改革内生动力
- 流感连续多周位列北京主要流行病种,专家紧急提醒
- 瑞信:维持快手-W跑赢大市评级 目标价升至88港元
- 俄媒:顿涅茨克啤酒厂遭攻击致氨气一度泄漏
- 10倍股在哪?明星基金隐形重仓股里有答案,关注第二增长曲线
- 夯实算力“底座” 构筑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
- 美国在叙利亚非法驻军再次盗运叙石油
- 欧洲干旱导致莱茵河水位下降 加剧能源危机
- 工信部公布第五十七批免征车辆购置税新能源车型目录,含小鹏G9、比亚迪海豚等
- 旅游消费回流 国际酒店集团在华加速下沉圈地
- 这届世界杯,来了多少“中国队”
- 兴业银行原监事长蒋云明被双开:通过让他人为其承担投资损失受贿
- 恒丰银行私人银行专营机构获批开业
- 北京市委常委会学习《信访工作条例》,研究推进农业中关村建设
- 中国银保信披露首批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共7款
- 美国芯片法案签署 半导体产业格局生变
- 深圳“0首付” 买房遭紧急叫停!刚刚,深房中协发布风险提示!揭秘“0首付”陷阱
- 7月CPI同比上涨2.7%涨幅略有扩大,PPI同比涨幅继续回落 PPI与CPI剪刀差加速收敛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