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上半年超半数上市房企市值下跌 国企央企表现稳健 中交地产涨幅最高
原标题 2022上半年超半数上市房企市值下跌 国企央企表现稳健 涨幅最高丨焦点 中国房地产报 在持续下跌之后,上半上市市值今年上半年上市房企市值百强的年超入围门槛已经降至72亿元。 中房报记者 付珊珊丨上海报道 6月以来,半数表现房地产市场企稳回暖的房企消息不断,地产股也因此迎来几次普遍上涨。下跌不过,国企整体来看,央企今年上半年市值百强房企的稳健表现基本延续了2021年的态势,市值总体态势依然下跌。中交涨幅最高 根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的地产统计,二季度以来,上半上市市值上市房企市值百强中有40家企业实现市值上涨,年超另60家企业市值下跌;从上半年数据来看,半数表现48家企业市值上涨,房企52家企业市值下跌,下跌下跌数量依然过半。 在持续下跌之后,今年上半年末上市房企市值百强的入围门槛已经降至72亿元。 上半年市值涨幅最高的企业依然是中交地产,半年间涨幅高达150.55%,和紧随其后,半年间市值涨幅均超过80%;相反,上半年市值下跌幅度最大的是龙光集团,跌幅61.77%,而融创中国市值下跌幅度也超过50%,成为百强跌幅榜中第二“失意”房企。 百强入围门槛降至72亿元 根据2022年上半年百强市值榜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11家上市房企总市值超过千亿元,数量相比一季度末有所增加,这11家企业分别为、中国海外发展、新鸿基地产、华润置地、、龙湖集团、长实集团、贝壳W、恒基地产、和碧桂园服务。 其中,贝壳W于5月11日成功在港股双重上市,且上市后股价一路上涨,最终于二季度末总市值达到1504亿元,稳居千亿市值之列,也是千亿市值企业中的新面孔。其他企业在过去一年中均跻身过千亿市值行列,不过碧桂园服务在今年一季度市值下滑而一度跌出千亿元之列,二季度市值回升,季度环比涨幅约9.76%;而其关联房企碧桂园则相反,本季度已从千亿市值行列滑落。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市值总额在500亿~1000亿元的上市企业共11家,因此,综合来看,2022年上半年市值在500亿元以上的上市房地产企业仅有22家,500亿元以下的企业占比约8成,其中,还有15家企业市值总额低于100亿元。 根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的跟踪观察,2019年至今,上市房地产企业市值百强的入围门槛在逐渐降低。过去,由于房地产行业规模较大,市值超过百亿元的企业比比皆是,彼时,要想跻身市值百强之列,企业总市值至少要达到百亿元。 随着近几年房地产市场逐渐下行,尤其2021年下半年以来,行业加速缩表出清,这导致不少上市房地产企业市值开始“挤泡沫”。从今年上半年房企市值数据来看,市值百强企业的入围门槛已经降至72亿元。 出险企业市值跌幅较大 “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主营业务的表现是资本市场估值的基础,除此之外,上市房企的估值与土地储备的规模和质量也紧密相关。”在植信投资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泓看来,由于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仍处下行区间,房地产行业整体业绩表现显著下滑,因此,资本市场难以给予房企整体更高估值。 根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的统计,今年二季度,40家上市企业市值上涨,60家企业市值下跌。其中,涨幅居前的房企为建发国际集团、越秀地产、,二季度环比涨幅分别为38.32%、36.17%、32.52%;而跌幅居前的则有、、、,跌幅均超过40%。 不难发现,地产股下跌更多聚集在经营状况不佳的公司,特别是民营房企,依然有小部分优质的国企、央企地产股表现稳健。 从上市房企上半年整体市值表现来看,上涨企业和下跌企业数量基本持平,市值上涨企业48家,市值下跌企业52家。 其中,中交地产上半年市值表现一骑绝尘。3月23日至6月7日,这期间,中交地产一共出现20个涨停板,9个跌停板,最终上半年涨幅高达150.55%。 除了中交地产的表现堪称“妖股”,上半年,滨江集团以及信达地产市值涨幅也超过80%。 这其中,滨江集团最近两年在行业逆势中高歌猛进,无论是土地市场还是销售市场,滨江集团均显示出强大的资金和产品实力。滨江集团董事长戚金兴曾对外表示,在国家“房住不炒”的背景下,像滨江这样的企业将会迎来发展机会,而未来5到10年将是最好的发展时期。优秀的经营和业绩也得到资本市场肯定,股价和市值水涨船高。 相比这些市值上涨企业,还有部分企业上半年市值下跌幅度较大,例如龙光集团、融创中国,下跌幅度均超50%。这两家企业在今年上半年均宣布遇到流动性危机,旗下债券未能按期兑付,均提出交换展期。经营危机也是导致两家企业市值大跌的关键因素。 虽然整体来看,上市房企上半年市值表现不尽人意,但不少业内专业人士依然看好这些上市房企后续的市值表现。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认为,虽然房地产板块振荡下行,但是估值仍有提升空间。未来随着房地产销售回暖,上市房企的市值有望进一步提升。 而马泓则认为,后续这些企业的市值表现还是取决于其自身销售端、房企融资端的改善程度。随着市场和行业回归正轨之后,部分经营状况逐步恢复正常的企业,其市值也会随之回归正常的波动区间。但针对本身负债问题过于突出的房企而言,即便房地产板块整体估值修复,经营状况不理想的公司也难以长期得到市场青睐。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美国就业数据可能推动美联储迈向第三次巨幅加息
- 算法征服不了巫师
- 北京市政协督办重点提案,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 华润置地原负责人唐勇被查
- 小米集团:第三季度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425亿元,环比增长0.6%
- “散户抱团股”反弹 3B家居盘前涨近5%
- LPR“三连降”!短期难刺激保费增长,长期利好储蓄型保险销售
- 冬季供应令人忧!欧洲天然气价格继续大涨
- 新城控股150亿元储架式发行获受理,上市房企融资潮来了
- 通威股份董事长谢毅:当前HJT电池暂不具备明显优势
- 方便面净利大降39%,康师傅全靠饮料扛
- 财务资助及投资出资情况披露不准确 通策医疗及相关人员被责令改正
- 洞察供需变化、锚定长期主义 友邦人寿上半年总保费同比增长14%
- 北京朝阳区中秋前夕检查市场!超市月饼价格比往年有所降低
- 裸身被困淋浴房近2小时、要求书面道歉竟被拒?无印良品酒店:用力能拽开
- 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河南省未批准辖内小额贷款公司开展网络小额贷款业务
- 人才购房新政,来了!
- 通威股份凶悍出击 四川富豪刘汉元震动光伏圈
- Zoom大跌12.5% Q2业绩不及预期且下调Q3和全年业绩指引
- 3000亿互联网巨头利好!国内业务首次季度盈利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