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芯片“砍单潮”蔓延,车芯仍火爆
作者/冯丽君 受全球新冠疫情蔓延、砍单潮乌克兰局势和全球通胀高企等影响,消费芯仍消费电子需求进一步疲软,电芯有关“芯片砍单潮”的片蔓声音层出不穷。 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延车今年1-5月,火爆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累计为1.08亿部,砍单潮同比下降27.1%;IDC最新报告称,消费芯仍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传统PC出货量同比下降15.3%,电芯为连续第二个季度出货量下降。片蔓此外,延车Gartner报告显示,火爆预计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将下降7.1%,砍单潮而全球PC出货量将下降9.5%。消费芯仍 “砍单潮”下消费电子芯片设计厂商首当其冲,电芯目前已开始蔓延到晶圆代工环节,但车规MCU芯片等仍然热门。国泰君安研报称,本次半导体行业的景气度或已见顶,未来有望高位维持。 砍单现状:冰火两重天 据媒体报道,供应链近期陆续收到三星通知,原订暂停采购至7月底的时程延后到至少8月底,部分零部件年底前都不会再采购。 另据业内人士透露,高通已砍骁龙8系列订单约10%-15%,并预计年底将把两款旗舰移动芯片降价30%-40%,以出清库存。联发科则将2022年第四季度与供应商签订的入门级和中端5G芯片订单削减了30%~35%;IDM巨头德州仪器也通知客户,称下半年供需失衡状况将缓解,以电源管理芯片为首的模拟IC将面临价格大跌。英特尔CFO则表示,PC芯片收入面临下降危机。 A股某上市公司芯片销售部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与去年同期相比,消费市场确实有很大幅度的下降。“主要是市场需求在下滑,包括MCU、IDU、存储芯片等。我接触到的消费类客户,好点的公司需求下滑可能在15%~20%,差点的公司下滑幅度在50%~60%。” 价格方面,部分芯片价格直接“腰斩”。 据电子元器件B2B电商平台芯片超人数据,意法半导体(ST)的M32F030、F103系列、M8S003系列均出现平稳降价。恩智浦(NXP)的16位MCUS9S12G128AVLFR已经狂降至百元以下的低位。 “市场端需求在减少,芯片需求也随之减少。同时,主攻消费市场的芯片厂商库存又处于高位,为了去库存,会有降价的市场策略。”上述负责人表示。 以MCU为例,今年以来,通用消费类MCU的市场价持续走低,MCU供过于求的问题更加突出。如热门的STM32F103RCT6价格从一季度的百元高位跌回两位数,连带国产替代芯片品牌GD被竞相低价出售。 MCU设计大厂盛群发言人蔡荣宗近日表示,目前原厂加上代理端库存共长达9个月,较正常水平高出1倍,影响下半年出货,销售单价也较上半年下滑,由于下半年全球经济仍受通胀影响,加上客户端普遍期待MCU有降价空间,因此放缓拉货速度,估计中端消费类MCU市况回稳要到2023年上半年。 不过高端MCU交期仍然紧张,车规MCU芯片仍火爆。整体来看,车规级芯片、工规级芯片依旧属于热门赛道。“整个市场仍然向好是一是光伏、储能这块的芯片,二是汽车电子,三是工业自动化。”上述负责人表示。 根据芯片超人,汽车智能功率IC-上/下桥臂开关VNQ7050AJTR从今年1月的80元涨至6月的500元,短短半年涨了5倍。 芯片设计厂商亟需开拓新应用场景 砍单潮下危机渐起,消费电子芯片设计厂受影响程度最大。 主营Type-C音频芯片、普通蓝牙音频芯片、智能蓝牙音频芯片的恒玄科技(688608.SH)近日披露2022年半年报预告称,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约6.87亿元,同比下降6.33%;归母净利润约8150万元,同比下降56.90%;扣非净利润约2500万元,同比下降81.57%。业绩下滑的原因主要是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不景气和研发投入增加。 对于芯片设计企业来说,需要去寻找产品新的应用场景,以从容应对某类市场的需求下滑,“上车”是目前最好的出路。 不过,“上车”有着极高的技术门槛和较长的认证周期。“车规级产品需要经历长周期验证,在两年左右,且替代周期也较长,车规级产品要求保证至少5~10年的稳定供货周期。”华安证券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胡杨此前对第一财经表示。 目前国内厂商正在加速进入高端车载MCU市场,某券商电子行业研究员告诉第一财经,“兆易创新(603986.SH)、四维图新(002405.SZ)全资子公司杰发科技、比亚迪半导体这些企业,在国内车规MCU领域做得最好。” 功率半导体方面,当前国内IGBT制造商(IDM)主要有士兰微(600460.SH)、闻泰科技(600745.SH)、比亚迪半导体、时代电气(688187.SH)、华润微(688396.SH)等,设计厂商中斯达半导(603290.SH)业务规模领先。在MOSFET领域,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国内市场份额排名前十的全是海外巨头,国内厂商士兰微排名最高,为第十一名,但市占率只有2%。 代工方面,近日有报道称,晶圆代工厂成熟制程产能松动,降价潮来袭,已有中国大陆晶圆代工厂开第一枪,近期降价逾一成。 不过,第一财经从产业链方面了解到,大陆代工厂龙头以及海外代工大厂暂无降价趋势。目前,从流片看,占据全球17%~18%份额的韩国三星反馈成本高企,大陆代工龙头华虹宏力产能也相对紧张。全球代工龙头台积电更是在几个月前将晶圆代工价格普遍上调6%,近期可能会有第二轮涨价。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百度副总裁马杰:手机依然是一段时间内元宇宙的主要入口
- 国家卫健委:昨日新增本土“2145+25754”
-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我国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支持比较有力
- 沪指跌0.39%失守半年线
- 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平行论坛“全球地缘经济变动下的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成功召开
- 公募基金新品升温态势明显 月内开始发行认购的基金多达132只
- 美联储鸽派高官:市场表现得好像已经加息到6%,强调注意加息影响的滞后性
- 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设置境外分会场 国际化参与程度提级升格
- 沪深交易所:高度关注涉核酸检测企业上市申请,坚持从严审核
- 青藏集团公司畅通运输通道 全力保供冬季电煤运输
- 股票私募仓位近期小幅下降,百亿股票私募仓位下降0.28%
- 欧盟实施禁令前,欧洲交易商狂买俄罗斯柴油
- 小米集团:第三季度经调整净利润21.17亿元,同比减少59.1%
- 桂东电力被预处罚,股民索赔可期
- 江西超300台烂尾,免费安装的“共享电梯”究竟靠不靠谱?
- 上交所暂停异常交易行为投资者账户交易,天鹅股份一字跌停
- 世界杯烧钱,但FIFA永赚
- 台积电3nm代工价高达2万美元 下代iPhone售价或再涨
- 11月22日财经早餐:疫情忧虑搅动市场,助涨避险美元上涨,金价下滑至逾一周最低
- 记者手记:那一刻,日本足球令全亚洲羡慕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