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遇刺身亡,多国政要发声
7月8日,安倍第十四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进入第二天。遇刺这是身亡声一年一度的汽车行业命题作文时刻。 对于FUTURUS未来黑科技创始人、多国CEO徐俊峰来说,安倍他拿到的遇刺主题有两个关键词,一个叫做“生态”,身亡声一个叫做“刷新”。多国 在徐俊峰看来,安倍“刷新”和“生态”这两个词想要说得既清新脱俗又有深度其实还是遇刺蛮难的,相当于是身亡声要给整个行业“算命”。“大家想象一下,多国我们如果在2005年在诺基亚的安倍时代去预测2015年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基本意思是遇刺一样的。” “算命”不难,身亡声路边支个小板凳就行,难的是怎么不被人打。核心技巧是观点要四平八稳、面面俱到。 徐俊峰给自己创业的公司取名叫“未来”,并且是“黑科技有限公司”。 就足见他不想中规中矩、四平八稳,而是未来要做一家像苹果、微软、Facebook、谷歌那样的科技公司。 在谈到当前汽车行业最火的智能座舱话题时,他认为,汽车的座舱是没有办法复制手机生态的成功的。关键是手机公司的生态本身也不成功,成功的是移动互联网巨头,并不是那些硬件公司。所以汽车的机会是基于3D交互和3D高精地图的第三代互联网技术,是基于增强现实的LBS。 以下是FUTURUS未来黑科技创始人、CEO徐俊峰的演讲摘录,有删节。 贾可博士、各位来宾: 大家下午好! 又到了一年一度贾可博士的命题作文环节。今天我们这一场拿到的主题有两个关键词,一个叫做“生态”,一个叫做“刷新”。 “刷新”和“生态”这两个词想要说得既清新脱俗又有深度其实还是蛮难的,相当于是我们要给整个行业“算命”。大家想象一下,我们如果在2005年在诺基亚的时代去预测2015年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基本意思是一样的。“算命”不难,路边支个小板凳就行,难的是怎么不被人打。核心技巧是观点要四平八稳、面面俱到。 看我们给公司取名叫“未来”,并且是“黑科技有限公司”,就知道我们不是中规中矩、四平八稳的风格。今天肯定是要讲一些我们深度思考过的的观点,可能显得有些过于前卫,甚至有点夸张。但是有意思的是我们这些观点都是有不少论据去做支撑的,甚至我们的“同行者”都是目前地球上最有实力的几个巨头,比如苹果、微软、Facebook、谷歌。 在分享我们的观点之前,先给大家放几张产品跟技术的图片和视频,方便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后面的观点。 首先第一个是我们的抬头显示,这是我们一个比较成熟的产品。 第二个是一个三维的全息影像的显示技术,大家可以想象我们坐在车里面,可以看到一个有纵深感的全息显示器,虚拟的信息跟真实的世界完美融合到一起。我们预计2023年这个技术就可以成熟,如果客户有订单,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签单。我们也正在跟一些国际大的主机厂进行合作,因为我们有共同的战略和愿景。 第三个是全车窗显示技术,部分主机厂非常执着于这样的技术,也是2023年成熟。 第四个,是一个我觉得更酷的技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现在舞台下面好几十平方米,从地上长出一人高的一座城市,我们可以对它进行操作,重要的是不用佩戴AR和VR眼镜,是真正的全息影像,大概在今年8月份我们会有第一台量产设备出来。 接下来我会从行业的认知到行业现状,到最新的科技,再慢慢讲我们对于汽车座舱生态的理解。 座舱智能化:行业认知与发展现状 我引用了一下IHS的报告,智能座舱的发展从早先的机械化到电子网联化,再到智能化阶段,从自动驾驶到未来出行的多场景应用、交互等等。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它虽然给整个行业描绘了一个比较美好的前景,但是当你想投身到座舱生态事业当中去的时候,你无从下手,因为全世界都不知道将来的座舱生态细节是什么样的。 行业的现状是什么呢?在这个地方我回答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实体屏的日活不达预期?第二个问题:为什么HUD(抬头显示)的增速会非常快?第三个问题:苹果发布了下一代的CarPlay,这会带来什么影响? 实体屏幕日活不达预期,我给大家科普一个每个人每天都会遇到,但是大家不太熟悉的生理科学知识,就是人眼的黄斑区。我们可以拿出自己右手的食指和中指仔细看一下,哪怕你的手指头紧贴在一起,间隔只有0.1毫米,你也不可能同时看清楚两个手指。 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我们的眼睛只有黄斑区有较高分辨率,越往两侧视网膜细胞越少,分辨率越低,就看不清了。 把这个认知带到座舱的设计里面去想象一下,比方说你在看仪表的时候,在中控屏幕设置空调温度的时候,你其实对路面情况是一无所知的。 我们再看看抬头显示,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理想,觉得HUD作为驾驶者的主交互屏幕非常好用。看抬头显示的时候,虽然我们的注意力给了仪表,但余光还保持在路上,虽然看不清楚细节,但是远处来了一个大物体,我们是可以感知到的。所以,HUD可以让司机的视线保持在路面上,比仪表更加合理和安全。 这也是为什么未来HUD渗透率会急速增长,行业预测在2025年可以达到50%的渗透率,我相信再往后推两年可能会更高。 再说一下苹果的CarPlay,今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发布了下一代的CarPlay,很多人都问这个。我简单说一下我的观点,对于没有设计能力、没有野心的国外传统主机厂来讲,这是一个临时性的、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提升座舱体验的东西。可以非常快、非常好地解决短期的问题,但是长期来说这是一个毒药。 AR-HUD,颠覆智能座舱交互体验 座舱里面接下来会出现一项革命性的新技术,那就是AR-HUD。还是回答三个问题,什么叫做增强现实的抬头显示器、行业现状以及核心技术。 一个真正的增强现实的显示技术它有软、硬两个要素,第一硬的部分,它需要一个三维的类似于全息影像的显示器硬件。不同于AR眼镜,它是裸眼的,能够呈现类似于全息影像的技术。 第二软的部分,它的系统和算法需要一个四维时空的融合。什么意思?它需要在空间坐标X、Y、Z和时间坐标T里面做精确的融合,尤其延时控制这个要求是非常高的,比自动驾驶的要求高十倍。 再来看看目前市面上的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器产品,右上角是奔驰2021年发布的一款产品,可以随着车身的姿态做实时的动画渲染。右下角是一个国产AR HUD,就用了一个固定的动图,软件实现难度比较低。总的来说,本质上来讲跟增强现实技术,其实是不太相关的,因为增强现实要求实时的虚与实融合,这两个产品里面都是没有的,甚至有些人认为还远不如一个普通的HUD。 给大家简单讲一下我们增强现实技术的原理,它需要把这些所有的传感器通过自动驾驶域,通过网关域到座舱域再到HUD,基本这三个算力平台都是要用到的,否则很难做好用户体验。做好融合以后,你会发现车动起来的时候它就不融合了,因此还要做非常极致的延迟控制,甚至需要对于车的行驶轨迹,对于道路上的物体做一个预测。 所以说我们需要用原车的传感器,做一个非常低成本的对于真实世界的感知,然后我们需要一个三维的全息影像的显示技术,对于虚拟信息进行呈现,然后再做X、Y、Z空间的融合,最最重要地是它不可以有任何的延迟,否则体验会非常糟糕。最后才是交互、数据服务等。 智能座舱,通往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入口 我们跟国际、国内的客户,有相同的战略,我引用客户的一句话,他们认为AR-HUD是通往元宇宙生态的一个入口。我们公司更愿意称之为下一代互联网或第三代互联网技术。 先说结论。我们斗胆对未来做一个预测,2015年到2020年是智能座舱发展的第一阶段,各种大屏联动;第二个阶段是现在的HUD和CarPlay,是一个过渡阶段,挺有用,但是没有生态。第三个阶段应该是在2026年以后,它有用、有生态,而且有模式,座舱生态的机会在于3D交互和3D高精度地图、3D定位的第三代互联网。 解释一下什么叫做第三代互联网。图里的横坐标是外部的客观环境和用户内在需求。纵坐标是99.9%的真实和100%的虚拟。为什么是99.9%的真实?因为我们如果讲数字化,100%真实的世界就没有意义了,因此我叫它现实“增强”。 这里面,对于客观世界的增强叫“增强现实”,对于客观世界的虚拟化叫做“数字孪生”,对于用户、对于个人去创建一个纯虚拟的世界,我们以阿凡达的身份进入这个世界,可以叫做虚拟现实。再叠加一个3D的概念,就是我想讲的3D互联网,也就是下一代互联网。如果跟目前比较热的去中心化结合在一起,第四象限就是扎克伯格的元宇宙的主要部分。 我认为下一代互联网不一定是去中心化的,但它一定是基于3D化的。我还有一个观点,数字孪生是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增强现实是互联网的移动终端,虚拟现实是固定终端。 怎么理解呢?我们先回到移动互联网的时代,2D的数字孪生就是高德地图。移动互联网两个最重要的属性,一个是矢量化的数字孪生地图,另外一个是GPS定位技术。目前的第二代互联网是基于2D的地图、2D的显示屏、2D的定位提供2D的LBS。下一代互联网是基于3D的高精度地图、3D的显示技术和3D实时的定位,提供基于增强现实的LBS。 我认为,如果我们想要做一个真正有商业模式、真正对于主机厂和硬件公司来讲有流量的模式,就要刷新我们对于交互、对于各种商业模式的认知,一定要往前看,不要往后看,要往未来看,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大家要知道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苹果、微软、Facebook、谷歌他们都在做这个事情。 重复一下结论。汽车座舱是永远没有办法复制手机生态的成功的,最关键的是手机的生态本身也不成功,成就的是移动互联网的巨头,并不是那些硬件公司。所以汽车的机会在于基于3D交互和3D地图的第三代互联网技术。 FUTURUS就是提供这样的底层技术的一家公司,在汽车行业未来的五到十年里,如果真的能够构建出基于汽车座舱和交互的生态,我们希望能给我们的客户赋能,谢谢大家!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收盘:美股周一收跌 纳指下跌1.1%
- 湖南省支持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
- 欧菲光被美国移出实体清单,曾因新疆问题被制裁
- 小米12S Ultra首发IMX989!雷军:比iPhone 13顶配大193%
- 央行大动作!强化金控公司关联交易管理,穿透识别关联方,设置1年过渡期
- 香港虚拟银行这两年:用户数扩张、税前亏损加大,未来要如何突围?
- 6月29日财经数据和大事件前瞻
- 【育儿问答】3个月宝宝混合喂养5天拉一次正常吗?
- 美团尾盘跌幅扩大至10%,单日蒸发900亿市值
- 南昌卫健委通报女子产后体内遗留纱布:助产士操作失误所致
- 热搜第一!耐克市值一夜蒸发800多亿引热议,网友:国货越来越香了
- 岛内民调过半民众不相信美国协防承诺 国台办回应
- 侵犯“红牛”商标权,黑龙江一公司被罚2.9万元
- 网传雅安碧峰峡动物园虐待大象?园方回应:没虐待,大象身体健康,已取消行为展示
- 青海海东一女子网络直播传播淫秽信息被拘
- 安永将支付1亿美元和解审计师道德考试作弊调查
- 潘功胜:人民币资产避险属性日益凸显
- 黄金跌破1820关口 多家央行官员今晚齐聚发声,又是一个震荡夜?
- 中广核兴安盟一期100万千瓦风电项目并网发电 我国首个单体百万千瓦级陆上风电基地投产
- 外媒关注:中国力推稳经济措施落地见效
- 搜索
-